云南作为中国咖啡的核心产区,不仅孕育出风味醇厚的小粒咖啡,更在咖啡的“打开方式”上玩出了新花样。当本地人把熟悉的咖啡从“饮品杯”搬进“餐盘”,一系列打破常规的创意吃法应运而生——咖啡入菜、咖啡配小吃,既保留了咖啡的焦香底蕴,又融入了云南的本土风味特色,让“喝咖啡”变成了更具烟火气的“吃咖啡”体验。这些看似“奇葩”的搭配,实则是产区人民对咖啡的深度解读,也让云南咖啡的风味故事有了更生动的表达。
神九咖啡叶煎蛋:北归咖啡庄园的特色咖啡美食中,“神九咖啡叶煎蛋”尤为特别。这道菜的食材源自庄园2012年引进的曾随“神舟九号”上过太空的咖啡育苗培育出的咖啡叶,且种植过程全程未撒药,既保留了咖啡叶的清香,又兼具食材的天然品质。此外,庄园还会根据咖啡不同部位的特性调整食材用法。


香椿咖啡:在昆明金鼎科技园的18号咖啡馆,咖啡师江娇正往分层杯里缓缓注入香椿汁,她研发的香椿咖啡有着四层绚丽的色彩。“最底层是咖啡液,然后是气泡水、香椿汁,顶层是蝶豆花水。”江娇边操作边介绍,“先喝是咖啡的醇厚,接着是香椿的清新,搅拌后又是另一种复合风味,好多客人都为了它专门来打卡。”


昆虫咖啡:云南普洱的一家咖啡店推出了蚂蚱拿铁、竹虫美式、老土蜂拿铁等昆虫咖啡。这些昆虫经过清洗并炸熟后,可直接配咖啡,顾客既可以将烤制过的昆虫蘸盐或辣椒面单独食用,也可以将其直接加入咖啡中饮用。


咖啡炖鸡:这是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咖啡吃法,尤其在普洱、保山等咖啡产区流传甚广。选用本地散养土鸡或鸡腿,搭配新鲜咖啡鲜果或中度烘焙的咖啡豆,加姜片、葱段等简单调味,小火慢炖1-2小时。咖啡的焦香与鸡肉的鲜香深度融合,汤色金黄,肉质软烂,咖啡的微苦中和了鸡汤的油腻,尾韵带淡淡的果香甜,既是家常菜也是当地农家乐的特色菜,还被称为“产区滋补硬菜”。


咖啡撒撇:咖啡撒撇是云南的创新美食,是将咖啡与传统傣味撒撇融合而成的特色菜肴 。咖啡撒撇主要流行于云南保山龙陵县镇安镇岭干村等地。龙陵是全国种植咖啡海拔最高的县份之一,当地盛产高品质咖啡,人们将高海拔精品咖啡与传统美食撒撇相结合,创造出了咖啡撒撇。咖啡的醇厚中和了撒撇的刺激酸辣,形成层次复杂的风味。入口时,能感受到香辣中带着咖啡的微苦,随后是咖啡的醇香在口中弥漫,回味甘甜。咖啡撒撇不仅是一道美味的菜肴,还体现了云南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展示了云南人将本土资源与传统饮食相结合的智慧,也为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咖啡汤圆:是云南保山龙陵县镇安镇岭干村的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特色美食 。村民们在元宵节时将研磨、冲煮后的咖啡加入糯米面中,制作出咖啡汤圆,寓意生活有苦有甜 。此外,当地还有将黑芝麻汤圆煮熟后倒入咖啡液体中制成的咖啡黑芝麻汤圆,口感独特 。在传统汤圆的糯米皮中加入少量咖啡粉。咬开后,糯米的软糯、馅料的香甜与咖啡的微苦交织,口感丰富不腻,是甜品店或家庭聚餐的创意甜汤,尤其受年轻群体喜欢。


豆花米线拿铁:豆花米线拿铁是云南昆明的特色创意饮品,它将昆明传统小吃豆花米线与咖啡巧妙融合。栗子泥制作的“米线”甜而不腻,豆花布丁口感软软糯糯,燕麦拿铁则带来醇厚的奶香与咖啡香。混合之后,米线会在拿铁中逐渐融化,形成独特的口感,既有豆花的细腻、栗子泥的软糯,又有燕麦拿铁的醇香。豆花米线拿铁是云南饮食文化创新的体现,它将本土特色小吃与咖啡这一外来饮品相结合,既展现了云南丰富的饮食文化底蕴,又满足了当下消费者对于新奇、创意美食的需求,成为昆明咖啡文化的一个独特符号。


这些充满地域特色的咖啡“吃”法,既不是刻意的噱头,也不是无厘头的创新,而是云南人对本土物产的巧思活用——用咖啡的焦香平衡食材的腥腻,用本土调味中和咖啡的苦涩,每一口都是产区风味的独特碰撞。从田间的咖啡鲜果到餐桌上的创意菜品,云南人用这些“奇葩”吃法,让咖啡不再局限于杯盏之间,更成为融入日常饮食的风味符号。而随着这些特色吃法被更多人知晓,云南咖啡也正以更鲜活、更接地气的方式,走出产区,讲述着属于中国本土的咖啡故事。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蓝庆枫 实习生 陆怿嘉 文
茶城思茅、北归庄园、拾捌号焱云咖啡、昆明宝马陈小、吃吃吃吃吃Elaine、吃洋芋长子弟-、6的露露(小目标100版)、糊涂蛋饱了、阿花和洋芋 供图
责编 杨燕婷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