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益集团引领普洱茶产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迈进

随着一台台高速运转的工业机械臂快速舞动,一块块完成揉茶、压饼环节的普洱茶饼从生产线依次而下,被转运到智能集群烘房进行热风循环烘干。“这是自动压饼生产机器人,能够大幅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茶饼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袁国霞介绍。

走进大益勐海茶厂备料车间,智能拣剔实验线正在高速而稳健地运转。普洱毛茶均匀地铺展在传送带上运送,视觉和红外线光谱识别技术能够精准捕捉普洱毛茶中细微的毛发、小石子、木棍等杂物。当杂质被精准识别后,机械手便开始大展身手,迅速而准确地抓取各种异物。短短几分钟,原本混杂在普洱毛茶中的杂质就被拣剔出去,大量洁净的毛茶则顺利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这条生产线过去需要4名工人全神贯注地操作,随着智能拣剔实验线的投入使用,仅需1名工人便能轻松驾驭。

拣剔生产线智能拣剔实验线的成功应用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撑,这条生产线运用了光谱视觉识别技术和高度集成系统,实现了全程智能化控制和自动化运行,其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自2024年开始试运行,于2025年5月正式投入生产,经过一年多的稳定运行,目前已处于成熟应用阶段。如今,这条智能拣剔生产线已成为大益勐海茶厂生产线上的“明星设备”,为普洱茶的高效生产和品质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生产过程中,拣剔环节一直是制约产能提升的关键瓶颈。毛茶生产受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掺入各类杂质,而这些杂质的去除,以往主要依赖人工操作。为突破这一发展瓶颈,大益勐海茶厂于2023年与广州光信科技有限公司展开深度合作,双方利用视觉+光谱的先进技术,共同研发出一条智能拣剔实验线。一年多来,该实验生产线杂质拣出率达到100%,效率是人工的3倍。

近年来,云南大益集团在茶科技领域的探索中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3%—8%用于研发。2009年自主研制自动称量流水线,2016年成功创制第三代发酵技术“微生物制茶法”,2017年建成数字化智能集群烘房,2022年自主设计并投产首条静电质选联装生产线,这些成果标志着大数据技术正式进入普洱茶行业。

大益勐海茶厂成功实现了工业化2.0的目标,完成了从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初步转型。如今,大益集团明确提出工业化3.0的发展目标,将目光聚焦于“机器人计划”及“第三代发酵车间建设”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重点项目。目前,自动压饼生产线、饼茶自动包装中试线2个重点项目均已实施落地。

大益集团董事长张亚峰表示,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大益勐海茶厂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普洱茶生产深度融合,将进一步融合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优化与创新,引领普洱茶产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迈进。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彭波 文/图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