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成效卓著,引领区域及两亚新工科教育发展

近年来,云南大学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深耕“三元协同、六性驱动、九真塑身”的“人工智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育、专业建设、示范推广等方面成果丰硕,为区域重点产业升级与两亚人才交流注入强劲动力,相关经验已成为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标杆范例。

人才培养质量与竞争力双提升

国内学子获国家级奖学金等荣誉,国际学生多人斩获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成为两亚人工智能领域骨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5%以上,就业相关度居云南大学首位,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5%。学科竞赛中,学生获国家级奖励35项,A类竞赛获奖占比大幅提升;深度参与产学研项目,研发的“知心”心理健康一体机等成果落地应用。学院两亚留学生培养规模全校第一,已培养58名留学生获学士学位,团队参与编写区域数字合作计划,教师受聘泰国高校导师,成为两亚教育合作纽带。

专业建设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数字媒体技术获评省级一流。人工智能专业连续两年位列全国A类前7%,成为西部高校典范。课程建设成效突出,新增4门国家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构建三级优质课程体系;累计获批教改项目42项,发表核心期刊教改论文43篇,出版权威教材16部。学院还获全国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专业影响力持续攀升。

多语种平台服务跨境教育

针对两亚需求,学院打造“数字百宝箱”多语种平台,中-英-两亚小语种课程资源智能转换,建成2400学时微课程库,支撑境外院校课程组合及联合培养项目。平台集成AI教研助手等工具,将教学资源开发周期缩短55%,突破两亚师资与时空限制,成为区域教育合作“数字桥梁”。

示范效应凸显推广成效显著

作为云南省“101计划”人工智能专业备选牵头单位,学院带领16所高校推进改革,2025年获批建设省级“特色软件学院”。成果已在省内外15所高校推广,上海交大、泰国东方皇家理工大学等院校借鉴应用,相关成效获主流媒体专题报道,为新工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云南方案”。

来源 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

责编 任丽华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