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景迈山的千年茶树抽出新芽,当咖啡庄园的烘焙机飘出第一缕醇香,当茶马古城的夜市灯光次第亮起——普洱,这座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正以“破立并举、不破不立,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奋斗之姿,开启旅游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普洱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接待游客239.68万人次,较去年净增57.94万人次,日均增长15.4%;旅游花费21.39亿元,较去年净增5.58亿元,日均增长18.38%。今年以来,在线旅游平台预订人次增长32.7%,暑期预订量增幅超过60%。

这不仅是一组数据的突破,更是普洱旅游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有力证明。从景点观光到全域体验,从过境地到目的地,普洱正在完成一场精彩的“进阶”。
战略进阶:从概念提出、路径探索向实践破题不断深化
普洱旅游的“进阶”,始于顶层设计的根本性变革。2023年8月,中共普洱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全力建设旅游城市,为普洱旅游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025年9月,普洱市旅游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在思茅召开,市委书记李庆元强调,以建成国际生态旅游胜地为目标,以建设旅游城市为统领,抓实“五项重点任务”,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并首次提出“管行业就要管旅游”理念,要求各级各部门在项目谋划和工作推进中主动思考“能为旅游做什么”,标志着普洱全域联动、高效协同的大旅游工作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近3年,普洱市委、市政府一直锚定这个目标,不断把旅游城市建设的“规划图”变成“实景图”。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44亿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390亿元,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3.12天,省外游客占比突破50%。普洱市连续三年荣登中国康养旅游城市百强榜,跻身全国暑期旅游热度增长前十、避暑游增长最快城市前十、旅居订单量前十。
品牌进阶:从全球首个、世界唯一向全域品牌持续推进
景迈山的成功申遗,是普洱旅游品牌升级的催化剂。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文化主题世界遗产。2025年国庆期间,景迈山接待游客10.45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349.79%,成为拉动区域旅游的核心引擎。以此为引领,普洱全面推进品牌体系建设。
景区矩阵成型。完成《普洱景迈山世界级旅游度假区规划(2023—2035年)》《孟连—西盟—澜沧三县乡村旅游建设规划专章(2023—2035年)》编制。3年来,新增磨黑古镇、江城勐桑洛、墨江文庙3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盟里坎瀑布、景东亚热带植物园等8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39个。

消费场景升级。3年来,成功创建淞茂滇草六味中医药博览园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茶马古城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不晚集市和澜沧快乐拉祜特色小镇省级文旅消费集聚区。累计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全国探险旅游精品景区1个、云南省旅游名镇6个,云南省旅游名村7个,云南省最美乡愁地8个,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场景选择。
文化IP活化。打造“文物里的普洱”“非遗里的普洱”品牌,促进博物馆与旅游、教育、商业等跨界融合,推出8类26款文创产品,累计接待市民游客217.72万人次。马帮菜、百花宴、佤味牛皮等特色美食频频出圈,4项非遗从西南边陲走进央视晚会,代表云南参加全国非遗贺新春活动,37家非遗工坊带动就业2.5万余人次,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普洱完成了从“文化的守护者”向“文旅生活的提供者”的转变,凭借着多民族团结共融的文化资源逐步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业态进阶:从观光游览、休闲体验向沉浸生活跨越转型
旅游城市建设光有风景和文化还不够,还须孕育“花样百出”的新业态、新模式,让游客感到“好看又好玩”。新阶段的普洱旅游,最显著的特征是业态的深刻变革。
咖啡体验成为突出亮点。国庆中秋期间,全市43家咖啡店与庄园推出“当一天咖啡师,带一本证书回家”体验项目,普洱“咖啡师”培训正经历一场从技能培训向旅游产品迭代升级的变迁。思茅区、孟连县14个主要咖啡庄园累计接待游客6.85万人次,省外游客占比达76.7%,咖啡已成为普洱吸引外地游客的“金色名片”。

群文活动更具吸引力。以“石榴花开·爱在普洱”为主题,创新组织文旅演艺服务“千点万人”活动,墨江国际双胞胎节、江城中老越三国丢包节、思茅端午百草根季等节庆和民俗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连续14年引进国内外优秀演出,联合知名音乐平台启动“民族鲜声”新音乐计划,在人群密集区域增设民族音乐Live演出、微展览和民俗体验环节,培育常态化音乐主题文旅空间。
“旅居云南·康养普洱”热度攀升。马拉松、山地自行车、1000里越野挑战赛等40余项各级赛事,2.5万余份药用动植物标本、500余件民族药用文化遗产、8万余条民族医药信息、3万余个民族民间单验方为康旅融合提供了坚实支撑。思茅大荒地、镇沅紫马街、澜沧景迈山等20余个乡村旅居重点村陆续出圈,思茅老爪箐、墨江曼海、西盟永俄等6个旅居项目成为“旅居云南”的普洱样板。2024年以来,累计接待旅居游客35.23万人,实现旅居花费40.74亿元。
服务进阶:从旅游配套、基础保障向品质体验焕新升级
旅游城市的新阶段,必然是服务能级的新提升。从“有地方住”到“住得舒适”,从“有东西看”到“看得尽兴”,从“玩得开心”到“游得放心”,普洱旅游服务理念正在深化。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2023以来全市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引进了中旅、一龄、松赞、岩岸等龙头企业,建成建华国际、一龄六时、善好花园等高品质酒店,入驻华住、锦江、洲际等品牌连锁酒店,帕哎冷古茶庄园获评全国甲级旅游民宿,持续补齐住宿供给短板。

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持续推进文明旅游和诚信经营建设,在普洱火车站新建集休憩、服务、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游客中心,2023年以来组织文旅提质培训161期、覆盖2万余人次,累计设立志愿服务站(点)510个,投入志愿服务力量1.1万人次,服务时长6.04万小时,游客体验持续得到优化。
市场秩序规范有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综合监管,集中整治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2023年以来检查导游402人次、涉旅企业1823家,查处涉旅案件18起,约谈企业12家,涉旅投诉逐年下降,办结率100%,游客满意度95.55%。
当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当旅居成为新的生活方式,普洱凭借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日益完善的城市功能,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之所向”。普洱的旅游城市建设已然从概念提出、路径探索向实践破题不断深化,进入了科学规划、整体布局、系统推进、具体组织实施的新阶段。在全省推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具象化,擦亮旅游金字招牌的大背景下,普洱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入旅游城市建设的“进阶”之路。

来源 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
“普洱发布、澜沧发布”公众号 图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华芳
终审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