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南边疆的红土地上,红河州总工会始终践行“职工娘家人”的使命担当,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技能+素养”并重、“预防+保障”闭环的服务体系建设,将工会温暖精准滴灌到职工生产生活各领域,为边疆振兴注入工会力量,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收获成长、感受幸福、实现价值。
素养铸魂,让职工生活有质感更有温度
以“党建带工建”为引领,红河州总工会筑牢职工思想根基。4月以来,由劳模、工匠、优秀职工及工会干部组成的宣讲团,深入企业车间、校园社区开展宣讲50余场,覆盖职工群众6万余人次,让榜样力量直抵人心。

聚焦职工多元文化需求,工会服务精准发力。人气爆棚的职工夜校书法班、缓解职场压力的瑜伽公益课,让职工在兴趣中放松身心;“会暖春芽”爱心托管班破解暑期子女照护难题,蒙自市托管班开设的电脑编程课堂,更让孩子们点亮科技梦想,实现“职工安心上班、孩子快乐成长”。

全年开展“致敬劳动者”随手拍、职工书画展、文艺演出、诗歌朗诵比赛等文化活动70余场次,惠及职工3万余人次;“会聚良缘”联谊活动为青年职工搭建交友桥梁;125个工会驿站设立“工惠读书角”,5000册图书滋养1.8万人次户外劳动者;工人文化宫、职工之家推出20场“文艺惠演”,2万余名职工共享文化盛宴,让工会服务既有烟火气,更有幸福感。

技能赋能,铺就产业工人成长成才快车道
以“产教融合”与“竞赛驱动”为双引擎,红河州工会构建全链条技能提升体系。泸西县引进具备资质的昆明市五华区达成职业培训学校,采用“现场教学+实地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将食材处理、调味技巧、菜品制作等知识点融入实操环节,为中枢镇的120余名待业人员将通过为期15天的系统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创业打下基础;个旧市鑫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竞赛引导职工参与技术革新,推动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完成锌粉单耗降低53%,二氧化硫排放量降至100毫克/立方米,提前实现超低排放目标。

竞赛体系覆盖全行业,既有快递员、消防、生物医药等州级引领性赛事,也有抹灰工、咖啡师、葡萄疏果等地方特色赛事。2025年,5.3万名职工参与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120名技术标兵脱颖而出,3项创新案例入选省级优秀。

数字化打破培训时空壁垒,企业智慧平台实现培训晋升线上化,“职工之家”App 让边疆职工随时随地学技能;职工夜校开设厨艺、茶艺、插花等二十余个特色班,惠及近万名职工,助力“学徒工”成长为“大工匠”,为产业升级储备人才力量。

权益护航,构建“源头预防+多元化解”维权格局
“没想到一封咨询函,那么快就拿到了欠薪!”农民工张师傅的经历,是红河州工会维权体系高效运转的缩影。“一函两书”制度推行以来,全州开展专项培训29场,覆盖企业工会干部3337人,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制率达97.5%。“工会+检察院+法院+人社+司法”在线调解机制,化解劳动纠纷30起,涉及职工1003人。办理“12351热线”案件178件、信访124件,办结率98.4%。红河州总工会完善的“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一函两书”和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正在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织密职工权益保障网。

数字化平台成为维权“快捷键”。红河县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中枢,职工通过微信公众号或App即可一键提交诉求,系统自动分流处置,一般案件7日内办结、复杂案件15日反馈。线下,创新组建了一支由13名政法类劳模、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和劳动争议调解员构成的“工小维”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工会法律服务助企行”活动,精准把脉企业在劳动关系管理中的痛点。

从车间到田间,从城市到边疆,红河州总工会以“党建红”引领方向,用“工匠蓝”托举希望,让“服务暖”浸润人心。连续两年获全省产改考核“优秀”、3项案例入选全国工会创新成果,红河工会人一直在用行动践行“职工至上”的服务理念。未来,这支“娘家人”队伍将继续深耕服务、传递温暖,助力每一位劳动者在红河大地上实现价值、拥抱幸福。

文旅头条通讯员 莫彦 文
图 红河州总工会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李元
终审 于轩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