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云南省疾控中心主任宋志忠做客“金色热线”时表示,云南每年发生菌子中毒事件超300起,地点主要是在农村。
宋志忠介绍,一提云南大家都认为气候好,动植物丰富,有很多天然而且美味的食品,其中就包括野生菌。“比较特色的像松茸,确实是非常好的山珍美味,但是也带来非常多的问题。”
据统计,云南有300多种菌子,可食用的有200多种,其中还有100多种是有毒的,所以每年云南发生菌子中毒事件都在300起以上。
宋志忠强调,野生菌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云南农村,是因为农民喜欢自己上山采菌并且进行烹饪,无论是从烹饪工艺和对菌子的认识上都是有限的。
可最近小楚发现,其实每到周末,昆明市区的部分市民也喜欢自己到周边的上山采摘菌子,或者是在山路边购买,觉得那样的菌子新鲜更美味。
楚雄作为野生菌的高产地,不仅菜市场被野生菌占领了半壁江山,就连高速路边上也出现了它们的身影。每到这个季节,昆楚高速路边总有村民不顾危险占道卖菌。
记者跟随昆楚交警、路政、昆明西管理处楚雄分处的执法人员在清查路边菌市场时发现,这样的路边菌市真可谓“危险重重”。
记者到达时,高速路边俨然成了野生菌交易市场,现场至少有10名村民在叫卖野生菌。
眼看执法人员到来,很多贩卖野生菌的村民顾不得拿菌子就四散逃窜。看着地上散落的各类菌子,执法人员发现,这些村民口中的鸡枞基本都是假的。
“假鸡枞,一般都是高速路沿线的村民拿鸡腿菇、杏鲍菇这类雕刻以后,抹上泥巴。”
“你看,撕开是这样,跟我们市面上的鸡枞是两码事。”不仅如此,执法人员还发现一些菌子中甚至掺杂着有毒的白罗伞和鹅膏菌。
“这是冒充牛肝菌在这里售卖的,这个是属于有毒一类的菌子。”
“像这朵叫白罗伞,也是有毒的,如果食用以后,非常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就在去年,短短4天时间,在楚雄州医院急诊科因为吃菌中毒来医院治疗的就有50多人……
经医生核实,就有一家人吃的野生菌中,有3朵是剧毒的黄罗伞。医生通过图谱辨认分析对比,认为黄罗伞这种菌子是毒性、致死率比较高的鹅膏类菌,就是我们老百姓平常说的白罗伞、黄罗伞。
云南省疾控中心主任宋志忠也提醒:要避免菌中毒最好的办法是一定要买或者到山上去采那种我们认识的,千万不要采没见过的菌子,更不要去买。
一旦出现野生菌中毒,一定要第一时间去正规的医院处理。一旦在家里发现有症状了,需要马上要喝水、催吐以减少吸收。之后及时和医疗部门沟通,尽快到医疗部门去做一些专业性的处置。
责编 刘赛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