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第二届东川美食节在东川美食街区启幕,现场气氛热烈,上演了“彩色面林、千人吃面”的盛大场景,直把人们看得连连拍手叫好。昆明市东川区副书记欧明峰,区委副书记尹为平,区人大常委主任李增平等领导出席了美食节开幕式。
2017碗面喜迎新春
独特的水质、土壤和立体气候的条件,使东川成为昆滇“面条之乡”,整个东川区面条年产量在1万吨左右,占昆明市面条产量的40%。东川面条劲道好,回味香,久煮不烂,又香又滑,许多昆明人的一天从一碗东川面开始的,因此,第二届东川美食节打造了“东川面条群英荟”主题。
记者看到三口硕大无比的铜锅,这口大锅自重180公斤,耗时近百个小时制作完成,直径为1.8米,将牯牛山(福寨山)泉水放入大锅烧开,揭开锅盖,雾气蒸腾,非常壮观。
铜锅另一侧,12架面条高挂,随风飘动,格外抢眼。除传统的白色面条,还有平时根本见不到的七彩面条,按色排列,在阳光的照耀下,产生别样的美感。“橙色的是胡萝卜面,亮黄色是南瓜面,暗黄色是荞面,绿色是菠菜面,紫色是紫甘蓝面,粉色是多种果蔬混合的面条……我们的原则是好吃好看,又健康。”记者了解到,按照不同分类东川有近千个口味的面条,因场地有限,现场只展出了299种。
开幕式上,千人吃面的场景令人震撼。参与煮面活动的厨师团整装列队,将一口大锅里三层外三层团团围定,人人左手拿面,右手掌勺,一声令下后,无数细长的面条跃到空中,掠过前面若干层头顶,如一条条小鱼,在空中辗转腾挪之后,干脆、利索、准确、优雅地跃入锅内。东川面条,讲究汤底,一个硕大铜锅煮的肉、骨头,下完面直接从大锅里舀上一碗汤。面条地道辣油喷香,面如丝绸一样,再加上个肉哨子真是锦上添花,面食师傅们纯熟的手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此外,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最大“一碗面”户外装置艺术和世界最大的异形灯箱也同时亮相本次美食节。城市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灵魂logo,成都春熙路上的那个飞檐走壁的大熊猫,美国华尔街那头赫赫有名的铜牛,而东川,就是一个超级大碗面。总体造型为大碗中被筷子挑起的面条,重70吨,直径12.2米,高12.8的建筑让东川与众不同,也更有亲和力,成为了东川新地标。
美食节成东川全域旅游开发新高点
美食节依托“铜都街道脱贫创业园”,将餐馆、夜市、土特产展销、旅游接待、城市展览、电子商务平台、跳蚤市场、儿童乐园、群众文化演出九类不同的业态引入美食街片区,在打造城市特色街区的同时,带动就业助力精准扶贫,形成“一街、一园、一市、一舞台”的城市复合商业圈。
记者了解到,第二届东川美食节报名者达到433多人,现场分为密集的小吃区共有160个摊位,及脱贫创业园餐饮区的“东川土特名点小吃汇”。无论是在脱贫创业园餐饮区,还是在跳蚤市场农特产专卖区,整个美食街有针对性地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不同类别的劳动就业、商品售卖、创业学习的优惠帮扶条件,通过挂帮包与创业学习结合的方式,使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增加收入。
据统计,去年10月第一届东川美食节入场消费人次达到14.8万,而东川城区常住人口仅为5万多,东川美食节成为全域旅游开发的“新高点”。
东川区铜都街道党工委书记毕天顺说,美食节的举办,是东川区加快建设“三美东川·创业铜都”,进一步弘扬特色美食文化,打造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品牌,拉动第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满怀创业热情的创业者提供创业平台,以节会为契机集中展示美食东川的重要举措。旨在以节庆活动达到“做旺人气”和“以节促旅”的愿景,从而把农业发展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让一产与三产无缝对接,努力实现“本地人休闲有去处、外地人旅游有看头、农民致富有奔头”的乡村旅游目标,探索全域旅游和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据悉,第二届东川美食节将从1月21日持续到1月25日,凡在第二届美食节活动期间,医生、律师等指定群体游东川住宿费可报销一半。这么好的机会,还在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