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增收新路径 南涧跳菜文化富了民

8月5日至8月8日,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前往南涧,与采访团一道,聚焦南涧县精准脱贫暨火把节民族团结周系列活动,实地走访南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乐秋乡下大湾村脱贫实践,小湾东镇企地共建岔江模式,讲述南涧精准脱贫创新实践故事。

跳菜:文化富民

“原来家里的收入都指望着田间地头的庄稼,收入来源有限,一年到头,日子过得紧巴巴!参加跳菜后,我每个月最低可收入2000多元,十冬腊月每个月可收入4000多元,家庭的收入来源增加了,日子也过得笑哈哈!”黄草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罗加喜激动地说。

罗加喜是南涧公郎镇自强村委会黄草坝跳菜队的队员。查永章、张玉香夫妇自2007年开始学习跳菜表演,后来成立跳菜文艺队,十多年间培训出了20名跳菜队员。不仅如此,夫妇俩还带着他们的跳菜队跳出南涧,跳到各地进行跳菜表演,一年下来共跳100多场次,10年来他们跳遍了楚雄、丽江、景东等周边州县市。

“每场次按每人150多元计算,平均每人每月可收入近2000元,冬季喜事多,表演多,队员们可收入到4000多元。”最让张玉香觉得开心的是,十多年来不仅能一直从事自己喜爱的跳菜表演,还能和乡亲们靠跳菜,过上好生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鲁朝金一年中就有两百多天时间奔波在外,要么进行跳菜培训,要么带着30多人的跳菜队到县内外进行跳菜表演,一年下来,每人都有上万元的收入。

这是南涧跳菜新时期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南涧文化富民的生动写照。南涧跳菜正从最初的民间流传的舞蹈艺术,发展成为农村跳菜队、特色农家乐经济增收的好渠道。

跳菜村里农家乐

盛夏8月,走进南涧镇的西山行政村(当地人也称其为跳菜村),漂亮的墙体彩绘上是人们穿着漂亮彝族服饰欢乐跳菜的图景,青石板村间小道、整洁的彝家山寨,小桥流水鲜花,犹如世外桃源般的惬意。农家乐西山庄园老板张翠珍正忙着招呼络绎不绝前来就餐的客人。“这个农家乐可以容纳两三百人同时就餐,生意太好了,很多时候都要预订才有位子。”张翠珍笑得合不拢嘴。

西山跳菜村就在南涧县城附近,如今,一条柏油路已贯通全村,村庄就处在南涧土林景区。除了西山庄园外,土林景区周边也相继建起许多农家乐。来这里的游客不仅可以游览景区、欣赏美景,还能深入体验当地跳菜文化,体会不一样的民风民俗。

“五个一百”工程 文化富民显成效

近年来,南涧立足“南涧跳菜”民族文化资源,按照“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深入实施百支跳菜队伍、百家跳菜名店、百名跳菜艺人、百座跳菜舞台、百个跳菜名村的“五个一百”工程,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得实惠。

目前,全县有370多支跳菜文艺队、队员20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达600多人;有86支跳菜队专门从事文化经营活动、队员71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达130人,每人每年仅演出就可增收7000元以上,民族文化逐步实现了从“乐民、育民”向“惠民、富民”方向发展。

南涧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云南省88个贫困县、61个滇西边境山区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之一。近五年来,南涧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要求,坚持“六个精准”,采取“五个一批”的方式,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以空前的力度和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过去四年,累计净脱贫9264户36998人,实现3个贫困乡镇和13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32.22%降至2017年底的10.07%。

链接:

南涧跳菜:南涧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南涧跳菜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盛行于唐朝民间,雅称 “奉盘舞”俗称“抬菜舞”。在南涧民间,逢办宴席上,引菜人和抬菜人从厨房到餐桌,合着音乐的节拍,舞着跳着将菜一盘一盘地送到餐桌上,是南涧彝族同胞为尊贵的宾客而跳的一种礼节性舞蹈,堪称“东方饮食文化之一绝”,可分为“宴席跳菜”和“舞台跳菜”两类。2003年南涧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2008年“南涧跳菜”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南涧跳菜 “跳”进英国皇宫中“跳”上春晚。

云报文旅全媒体 龚静阳 文

通讯员:白家伟

图片来源南涧县委宣传部

责编 和秀菊

审核 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