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文博会西双版纳设展台计师李见深,讲述西双版纳文创之美

“今年的西双版纳展台好漂亮啊!”“原来文博会的展台也能这样诗意的呈现”“这么有文艺气质的展台一定是今年的最佳展台了吧!”“闹中取静的西双版纳,气质就是与众不同……”阵阵惊叹声中,位于5号州市文创馆的西双版纳展台早已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成为创意云南2018 文化产业博览会的“网红打卡点”。而让文创与艺术摩擦出火花的西双版纳展台设计师,正是著名陶艺家——李见深。

李见深告诉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西双版纳展台的面积共有200平方米,展台的所有取材全部来自西双版纳随处可见的陶钵、油纸伞、傣纸、竹器。李见深说:“西双版纳是远方的诗画,更是很多人追随的心灵故乡。为了呈现西双版纳留给世人的诗画意境,我将源于生活的陶钵、油纸伞、傣纸、竹器、傣绣,换了一种观念和视角进行艺术表达。

整个展台,我用网格丝印的帘幕实现了视觉的功能隔断,将西双版纳文创产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4家文旅企业和9家小微企业的‘资料’逐一呈现在帘幕上,实现了文创产品的特色分隔;用傣族姑娘亲手制作的陶钵装上蜡烛,烘托出了西双版纳南传佛教的信仰气氛;用西双版纳的傣纸作展台的‘吊顶’,一片片傣纸就像飘在天上的一朵朵云,点缀其间的红色傣家油纸伞,让人看着眼前的展台就能联想到西双版纳的傣家风情。这种创造性的转化,让西双版纳的文创产品变成了一种艺术创意的呈现,更好的展示土陶、油纸伞、傣纸、竹器、傣绣等西双版纳文创产品的意义和价值。”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走进西双版纳展台,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飘逸的网格丝印帘幕,帘幕下宁静的傣家陶钵烛光,让人瞬间就从嘈杂的会展氛围中安静下来。这个区域,呈现的是西双版纳独有的傣家土陶。一转弯,在网格丝印帘幕的功能分隔区“指引“下,铺在地面的五彩傣绣,头顶处红艳的傣族油纸伞“吊顶”,恍若一片片“白云”般飘在天上的“傣纸”墙顶,及安静的在蒲垫上纺织傣家绣线的傣家姑娘……让人不知不觉中,就“陷入”了西双版纳的柔情蜜意中。

李见深告诉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文博会的平台,需要满足的是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服饰展售功能,傣陶、傣纸、傣家油纸伞等西双版纳文创产品的艺术呈现,文化旅游项目及产品的展售推荐,及贝叶经、竹器、陶钵等傣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现场展示需求……要在200平米的地方呈现西双版纳如此丰富的文化和资源,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个挑战。为了充分展示西双版纳的文化创意资源,呈现出西双版纳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文创产品的特色,李见深将西双版纳的文创产品换了一种观念“表达”,让大家在会场看得见西双版纳的风韵,摸得到西双版纳的文创产品,感受得到西双版纳的气质。将西双版纳信仰的影子、文化的创意,用世界的“语言”讲述出来。这就像西双版纳文创资源的一部“和声”,呈现的是西双版纳的大美之韵。


简介:

李见深,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陶艺大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协会会员,美国国家陶瓷艺术教育协会成员。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创始人,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名誉院长,曾获景德镇陶瓷大学学士、硕士学位,美国纽约阿尔夫雷德大学硕士学位。他学贯东西,通晓内外,涉足广泛,在陶瓷,绘画,影像,雕塑,建筑,设计与策划等各艺术门类都有很高的造诣,建树不凡。他举办各种艺术活动,展览,演讲,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曾执教加拿大罗省艺术学院,西维吉尼亚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宾州迪根森大学,并应邀在世界一百多所大学,艺术中心,博物馆进行演讲。二十年前,他在景德镇创办三宝国际陶艺村,以中华传统陶瓷文化的样式为核心语言与当代国际陶瓷艺术结合,构建了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精神的国际艺术村落。使之成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与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央电视台四套《华人世界》十套《人物》九套记录片(瓷路) 均对他和他的三宝国际陶艺村有专题报道。他的个人作品均被世界众多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广泛收藏。2004年至2010年组织策划景德镇千年庆典即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国际推广、当代国际陶瓷艺术展、世界陶瓷产区市长高峰论坛、签署全球陶瓷市长宣言等重要陶瓷文化活动。自二O一六年至今,李见深作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国际城市联盟文化大使的著名艺术家,积极参与、策划与组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展览与囯际交流合作项目,特别是在中国乌克兰建交二十五年中国文化艺术走进乌克兰的展览、交流与合作项目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乌克兰与中国官方特别嘉奖。2017年受邀策划主持中国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陶的精神国际陶艺硏讨会、傣陶声音国际陶艺创作营、傣陶声音宣传片及新傣陶国际当代陶瓷艺术展。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韩怡 文 孟志刚 图

责编 赵家琦

审核 施颖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