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元谋人遗址,来一场“寻根”之旅!

编者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聚焦文物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改革发展问题,要求推进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据了解,目前楚雄州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4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29处,州级65处,县(市)级280处。接下来,小楚将为大家一一盘点楚雄那些历史文物,带你触摸历史,对话千年古迹!


在元谋县大那乌村北约500米的山腰上,一座巨型牙齿状雕塑赫然耸立,雕塑上牛羊图腾相间,“远古”二字刻于中央,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人最早祖先的遗址。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元谋人遗址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谋人遗址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资料记载,1965年5月1日,为配合成昆铁路的建设,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在元谋盆地开展地质调查,钱方、蒲庆余等几名地质学者在元谋东南部上那蚌村西北部发现了两枚人类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牙齿颜色呈浅灰色,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表面有碎小裂纹,裂纹中填有褐色粘土,形态特征与“北京猿人”相似,但比较粗壮,有明显的原始性状。


伴随元谋人牙齿出土的,还有17件石制品,其类型包括尖状器、刮削器和砍砸器,经研究鉴定属于旧石器。同一地层中还发现了大量炭屑和一些烧焦的骨头,并且在有炭屑的地方都伴有哺乳动物化石。这就说明,元谋人不仅会使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狩猎及采集活动,而且还学会了用火,用火烤食他们所获取的猎物,由此证明元谋人除了会使用劳动工具,还有会使用火的可能。



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省博物馆、元谋县文化馆联合发掘了元谋人遗址。1976年,中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的李普等人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的时代为距今170万年,这是继我国北方发现的北京猿人和蓝田猿人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而且早于“蓝田人”和“北京人”,是亚洲最早的原始人类。这个发现,把中国最早人类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万年。



现在,元谋人牙齿发掘处立有纪念碑,不远处有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元谋人”复原头像和两颗复制的“元谋人”牙齿化石,以及在元谋境内发现的古猿、犀牛化石等,全面展示了各时期古人类和古生物进化演变的历史,喜欢历史和考古的小伙伴们可以亲自去看看。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李银娟 整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孟鹏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