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的专家组成的“文化和自然融合”工作坊赴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开展为期一周的“文化和自然融合”项目相关工作,并于11月5日在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举行了现场调研开幕式。
开幕式上,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了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工作成果。红河哈尼梯田主要分布在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总面积约82万亩。元阳县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遗产区,按照“保护优先、统一规划、科学管理、永续利用”方针,紧紧围绕哈尼梯田“森林、梯田、村寨、水系”四素同构生态循环系统,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森林资源保护、梯田水系维护和梯田红线保护,推动传统村落民居保护,推进遗产区综合整治,推动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探索梯田保护投入机制,推进哈尼梯田保护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探索哈尼梯田保护性开发、规范性建设、科学性利用、持续性发展路子。通过开展系列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工作,保护利用机制逐步完善,产业发展有支撑,生态建设有提升,人居环境有改善,保护意识有增强,遗产文化有传承,以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古朴村落为形的美丽遗产区逐渐形成。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获悉,“自然和文化融合”项目是ICOMOS和IUCN在围绕《世界遗产公约》的基础上共同发起和管理的首个项目,共分为三个阶段,2019年至2020年为项目第三阶段,共选取了全球4处文化景观开展联合咨询工作,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区为其中一处。
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先后获得国家湿地公园、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称号。获得如此之多荣誉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在推动国际、国内遗产领域机构以及当地社区探讨如何在世界遗产框架内实现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赵雄 通讯员 杨红艳 文/图
责编 沈洪森
审核 孟鹏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