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铁马”们

史迪威公路博物馆

从腾冲县城出发,沿梁河方向的公路前行28公里,位于荷花温泉镇的“滇西收藏”古玩城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早上八九点,古玩城的店铺渐次开了张,走过石阶路的一半,藏在古玩城里的“史迪威公路博物馆”映入眼帘。周世才收藏的二战用车就在里面。

博物馆为传统木质结构的四合院。馆内展览分为:“滇缅公路——中国抗日战场的输血管”、“驼峰航线——代价沉重的空中补给线”、“中印公路——夺取抗战胜利的主要保障”三大单元共八个专题,面积3600多平方米。整个博物馆除有实物,相关文字和图片史料也详实、生动,一楼的两间屋子甚至摆放着人像,还不停播放着电报声,逼真地还原了抗战时期的场景。

周世才介绍,馆内收藏了近代西方工业遗物和二战时期滇印缅战场等各种遗物3400多件。其中,尤以二战时期在云南和缅甸、印度等地大量使用的军用卡车、救护车、吉普车、轿车、摩托车、单车及民间牛车、马车等交通工具最具特色。

我们看到,曾经驰骋在滇缅公路上的“大家伙们”被安静有序地摆放着,有的是军用车,有的是医疗车,有的是维修车,威利斯吉普车、日本三菱、路虎卫士、福特吉普、奥斯丁、三枪军用重型摩托……看着一辆辆老车身上斑驳的痕迹,浓浓的历史感充斥在整个博物馆里。

外部场馆还设置了二战时期滇缅公路上的汽车维修器械,一件件维修工具似乎也在昭示着那段岁月中,车辆行驶在云南山高坡急的公路上的艰辛。

除二战用车,老周从国外收回的老式大众甲壳虫、劳斯莱斯和奔驰轿车也显得雅致、古朴。

千山万水寻“铁马”

“我是远征军的后人,自小生活在腾冲,是听父辈们讲着滇西抗战的故事长大的。这些故事令我震撼。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渐渐销声匿迹,我想把属于腾冲的记忆找回来,留在这里,分享给来到腾冲的朋友及未来的腾冲人。”老周这样解释他收藏二战汽车的初衷,言语间的坚定,也是他收藏经历的写照。

有一次,周世才在缅甸密支那到印度雷多滇缅公路沿线的山区寻找老车。“只有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才会保留有二战时滇缅公路上使用的原装老车,这些老车一旦处于人烟集中地,大有可能被拆卸变卖掉,至少是被改装过。”而周世才只想收藏“原汁原味”的二战老车,发动机、底盘等,必须全是原装的。“当我深入离公路好长一段距离的丛林,第一眼看到老车,激动之余,更多的是要将其带回腾冲的决心。”

由于人力无法将老车拉出荆棘密布的原始森林,他们煞费苦心地拜托当地居民赶着大象将车拖到公路上的。之后,在公路边修修整整,刹车还是不好使,怕陡坡坠崖,硬着头皮又另雇了两辆大货车,就这样一前一后、一拉一拽,一路忐忑地将它带回了腾冲。这只是周世才收藏二战老车经历中一段小小的插曲,他每收藏一辆老车,都要亲自到现场。而通常情况下,如果不是买的别人收藏的转手车,车子所在的地方都是人迹罕至的茂密丛林。

“改革开放不久,我就开始了二战老车的收藏。当时,必须要靠当地人带路,确切地说,那往往不是路。他们会拿着刀在我前面把野草和藤蔓砍开,我再紧随他们寻访目的地。”那些年,云南和周边的东南亚国家都还欠发达,周世才每次去这样的地方都要带足干粮,老车离集镇基本上都有几十公里路,途中没有如今的超市和快餐店。更可怕的是,只要一下雨,道路就会变得异常泥泞,途中还极易生病。“有一次,我去印度雷多附近的一处山区找二战老车,那个路应该几十年没有人走过,林子里的蚊子和蚂蟥非常多,为避免被蚂蟥叮咬,我像当兵的人一样打着绑腿才敢进入。在那样的地方,根本不能喝冷水,必须喝热水,否则极易发热、发寒。一路上我们都小心翼翼。”

寻找之路的艰辛,不光是环境的恶劣和运输的艰难,消息不灵和语言不通也是极大的障碍。周世才一般通过朋友寻找和了解二战老车信息,有了确切消息,才会前往。收藏二战老车前,周世才是第一批将瓷砖拉到东南亚销售的云南人,当时年纪轻轻的他,往往返返走的就是滇缅公路,因此认识了不少沿线的商人朋友。这些朋友,有的十余年再见,依旧会记得他想要收藏二战老车的心愿,还会提供线索。

“坦白讲,其实好多次,我面对着遗落在各个山旮旯里的这些‘大家伙’,都问过自己‘真的有必要带回去吗’,也有很多次,走了很多路开始后悔为什么要出发。那些无数次的艰难,至今回忆起来依旧后怕。但总体来说,收藏它们是让我此生感到快乐和满足的事,那时的勇气如今回忆起来依旧让自己振奋。”周世才望着这些二战老车,眼光里满是感情。

随着老钢铁的不断被乳化,他盘算着等手头的工作忙完,要抓紧时间再走滇缅公路,将二战遗留下来的东西再做收集。“我记得从雷多出来五十多公里的山上还有一架飞机,看得出这架飞机没有燃烧,只是迷失方向冲到了一片大森林里。它的头倒插在土里一米多。我当时想把飞机带走,但它实在太大,要解体、运输,还要专业人士来再组装,也就做罢了。另外,我还发现过修建滇缅公路的重机械等等,都遗憾没有带回来。”

把历史的见证留给未来

寻来的老车,这么多年把它们保管好也不是件易事。史迪威公路博物馆建成只有两年,但周世才对老车的收藏已进行了三十余年。期间,他大多是将车辆保管在朋友家中。

“很多人感到奇怪,怎么史迪威公路博物馆才建立就能有那么多的藏品,事实上,每一件都是我数年亲力亲为的心血。当然也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给予我的支持,我一般会选择家中带有宽敞院落且周围治安较好的朋友作为帮我保管古董车的对象。他们没有问我要过停车费和保管费。”周世才谈笑风生地说,至今连他自己也想不起还有哪些古董放在朋友们家中。

虽经历重重困难,但博物馆的建立对于他而言始终是件欣慰的事。周世才的一位朋友补助着一位二战时期从贵州到云南打仗的老兵。有一次,朋友带着老兵来博物馆参观。当老兵看着这些战时使用过的车辆,往事一阵阵涌上心头,不禁掉下眼泪、泣不成声。他没有想到还能见到当年的实物,既激动又感叹。看着老兵苍白的头发,周世才觉得,筹建这个博物馆很值得,这段历史属于腾冲,属于这个国家,应该给后代子孙自强不息的启示。或许在历史长河里,这也算是他的一份贡献。

像史迪威公路博物馆这样依据历史事件收藏古董车的展览馆在国内还属首家。“现在,博物馆逐渐有了影响力,也有不少人想要把这些藏品买走,甚至有人出价两亿,希望我能够出售这些二战古董车,但我要把它们留在腾冲的决心从未动摇过。”

“我们的祖辈中参加滇西抗战的有那么多人,回来的有多少?这段历史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滇西,影响了腾冲几代人,未来还会有人来到这片土地,了解这段历史,把这些老物件保留在腾冲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