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有我】防疫前线的排头兵——蒋要先

昆明市司法局与昆明广播电视台

k2阳光频道《动情帮你忙》

联合推出“抗击疫情,法不缺位”人物系列报道之

嵩明县牛栏江司法所所长 

——蒋要先

蒋要先

(36岁,中共党员,嵩明县牛栏江司法所所长)

如果要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蒋要先在抗击疫情中的工作,那就是速度、力度、温度。

从大年初四到现在,蒋要先每天都奔波在镇上、村委会和村民之间,穿梭在村里的每条道路上。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基层司法工作者的担当和使命。

“速度”

1月24日,云南省启动一级响应,蒋要先和同事们提前结束休假回到岗位,奔赴防控一线,参与牛栏江镇下属16个村委会的堵卡排查,负责排查省外返嵩人员,重点监测等工作。

2月13日,经昆明市疾控中心检测确认,嵩明县出现两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村里宣布进入“一级战斗”状态。当天,村委会就向村民发布封路通知,全面封闭本村与周边各村口,不准机动车与行人出入。

封村之后,蒋要先带领全体人员奔赴防控一线。每天都要对村民实时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劝导、落实村民需要的生活物品等各项工作。

“力度”特殊时期,蒋要先所负责的辖区内有51名社矫人员,蒋要先在强调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更要注重矫正对象的安抚工作。走访时,蒋要先发现部分矫正人员没有口罩,市面上也买不到。于是他联系朋友、同事千方百计要到十多个口罩,当天就将口罩分发到需要的群众手中。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工作中,蒋要先挂钩的老猴街和海潮村处于高风险地区,由于人员吃紧,防控范围大,为了更好管控村里的堵卡点,他想到了动员社区矫正人员与志愿者共同参与联排防控办法。

在蒋要先和工作人员的动员下,经过大家40天的努力,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的16人,无1例确诊。

“温度”

5000多人的大村、40多个日夜、每天走近1.4万多步、上千次上门询问排查,面对疫情,数据的背后更是村民与防控人员的坚守与付出。那么,蒋要先与工作人员是如何在封村之后打好这场战“疫”的呢?

1. 把小事做细

封村之后,村民们没有特殊情况不得出门,村民柏女士的女儿正值初三,马上面临中考,买不到孩子学习的复习资料让柏女士很着急,蒋要先听说这件事后,马上到镇上复印了学习资料交到柏女士的手中。

2. 依靠群众

抗疫期间,蒋要先的工作获得了村民的支持,一些本土的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捐资捐物。许多志愿者说:“帮别人就是帮自己”!给这场阻击战增添了一份温情。

3. 勠力同心

在这场阻击疫情的攻坚战“疫”中,有24小时值岗的的村务工作者;有骨折15天回到前线的村委会副书记;有回报社会捐水的社区矫正人员;有抗疫志愿者....




速度要快,力度要强,温度要暖,在司法工作中,这几个特质必不可少,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无论是堵卡排查或是对矫正人员的暖心关怀,蒋要先每一件都能落到实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司法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为人民群众构筑起牢固防线,给辖区群众带来了战“疫”必胜的决心。

来源 云南司法行政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