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味】泡一壶好茶

茶与食物一样,给予人的味觉感受与个人所处地域、周围环境、气候特产、生活习惯等均大有关系,无所谓好坏,即便八大菜系,也不能把丰富多彩的中华饮食完全涵盖。作为饮料的茶,虽不如食物的种类味道多姿多彩,却也有鲜、甜、苦、涩、浓、淡、醇、香、厚、薄等诸般感受,却又非常自我,个人感觉,常常不足为外人道也。

虽然如此,但总有一个普遍适应的规律,从喝茶来讲,凡苦的、涩的、淡的、薄的感觉,总是令人不舒服的。过于苦和涩,或者太偏向淡薄,一般用来评述不好的茶,前者令人浅尝辄止,后者不能引人入胜。更有发酸、发霉者,饮后令人口干喉紧、头晕腹痛,则对身体有害无益,属于糟粕,弃之可矣。

一款茶,没有明显的缺陷,可是自己泡与别人泡,喝到口里却大不一样,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在我们买茶的时候,在店里喝到的和回家自己泡的,完全是两回事。这样的事情,经常会遇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泡茶也有诀窍吗?

诀窍当然有。它与天气、水质、器物、水温有关,也与体质、心情、环境有关,更与茶叶本身的素质有关。在一些特殊的茶会,特别是日本茶道,要设席、焚香、奏乐,营造一个静谧、幽雅的环境,茶仅是一个载体,所追求的,是心灵深处的享受和感触。中国禅宗所谓“茶禅一味”,也是这种精神追求的体现。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些似乎太遥远了,我们只想喝一杯纯净的、甘香的、令人愉悦的好茶。我们日常泡茶,只要注意到这么几个方面,应当也能泡出一壶好茶:老嫩,温度,时间,茶量,心情。

老嫩,指的是茶叶的等级,老是粗老壮硕,嫩是幼嫩细尖。普洱茶既可老,也有嫩,各有千秋,各擅胜场。茶叶老,则水温要高,沸腾最好,浸泡时间略长,嫩者则反之。老嫩、温度、时间三者是紧密相连的。泡幼嫩的茶如果水温高、浸泡时间长,则易出苦涩味,且会把茶叶烫熟,再泡便会出现“水味”,影响口感,一般来说,嫩茶以85℃左右为宜。壮硕茶,因革质厚,揉捻难得充分,若水温不高,浸泡时间不足,易偏淡薄。同一泡茶,根据茶叶内含物的浸出过程,开始时浸泡时间要长,中段略短,尾水可闷泡。

投茶量,与容器有关,一般来说,水与茶叶的比例为15:1为宜,即家用120ml容量的壶投8g干茶。但普洱茶多数为紧压茶,又有手工压制、机器压制、散茶等不同,紧压程度不同,仅看体积,投茶量不易掌握。特别是下关铁饼,压得非常紧实,看起来一小点,泡开了一大把,一不小心就会投茶过多。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秤来称量。假如投茶量不准,则可以用浸泡时间来调整,量多则时短,量少则时长,需要具体来掌握。

总而言之,就是要了解你的茶。每一款茶,老嫩不同,陈放时间不同,所需水温、浸泡时间都有区别,只有充分了解你的茶,才能完全发挥它的内在品质。

但是过分讲求温度、重量、时间,桌上满是天秤、量杯、秒表、温度计,那是实验室,与品茶无关。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心不在焉,东张西望,肯定泡不好茶,倒不如用个大搪瓷缸抓一把茶冲入开水,牛饮解渴,岂不更好?

喝茶是一件舒缓的事,与心情有关。只有心境平和,你才能与茶深入交流,充分了解它,体味它,自然就能泡好一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