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实习记者 姚智慧 文/图)12月29日,“回眸十三五 奋进彩云南”云南省系列新闻发布继续在海埂会堂举行,本次发布会聚焦社会民生建设,云南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体育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相关领导就“十三五”期间云南发展情况进行发布。
云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姜山介绍到:“十三五”期间,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省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全省民政工作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强化使命担当,奋力攻坚克难,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统筹疫情防控和民政工作,更好地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通过持续努力,促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增强。
(云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姜山发布新闻 赵嘉 摄影)
30余万困难群众获得低保
“十三五”期间,全省民政部门强化社会救助和脱贫攻坚在政策、标准、对象、管理方面的有效衔接,广大基层干部走进千家万户仔细比对排查,确保兜准、兜住、兜牢底线,特别是对老年人、未成年人、重残重病等特殊困难群体反复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共1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出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有关专项政策,为30余万困难群众提供低保等后续扶持,成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121个。组织动员社会组织、慈善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全力以赴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投入困难群众救助金560亿元
云南省先后出台完善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20多个政策措施,不断加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设。稳步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全省5年累计投入困难群众救助金560亿元,年均有430万困难群众获得经常性生活救助、85万人次获得临时性生活救助。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开发使用“一部手机办低保”,实现低保申请、查询、管理等“掌上办”,群众申请办理低保的时间大幅缩短,实现办低保“不求人”“不出村”。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加快建立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全省年均救助2.8万人次。
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云南省各级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等政策文件,努力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建立完善高龄津贴制度,加强养老服务机构消防、食品等安全管理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坚决守住养老机构安全底线。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强化服务,加强婚姻管理、引领婚育新风。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实施惠民殡葬。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大力为基层减负赋能,健全社区工作准入机制,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为弱势群体守住疫情防护墙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民政工作者把老年人、孤儿、困难群众等身体最弱、最易受感染的民政对象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实施最有力的防控措施,迅速出台防控指南,加强防控演练,全员奋战加班值守,保障了全省养老、儿童、精神卫生等机构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零病例、无感染。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动员激励广大社区工作者守严守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社区防线。有序组织民政服务机构恢复服务秩序,婚姻登记、殡葬服务场所及救助站稳妥安全有序提供服务。引导广大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科学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并积极组织开展慈善募捐、行业倡议、志愿服务等活动。
姜山表示,“十四五”时期,全省民政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殷殷嘱托,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建设,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我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贡献民政力量。
编辑 沈艺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