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老街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化,它记载着茶马古道的悠久历史,折射出普洱城市发展的缩影,承载着普洱人民难以割舍的美丽乡愁……南正街、菜市街、天民街、新兴街、戴家巷,它们是记录思茅沧桑风雨变幻的永恒之地。有人说,思茅的历史就是从“四街一巷”里走出来的。
近日
思茅老街的提升改造引发了市民的极大关注
老街为何改造?
改造范围是哪些?
将如何改造?
老街的未来将会怎样……
可以说,思茅老街的改造提升,牵动着每一位思茅人的心。
据思茅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魏鹤介绍,思茅老街整体提升改造项目启动于2020年1月,为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切实加强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普洱市住建局、市国土空间规划中心、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思茅镇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组成了思茅区老街提升改造指挥部。
老街的改造范围是哪些?
该项目的实施范围为“四街一巷”,即思茅老街核心区南正街、天民街、菜市街、新兴街和戴家巷,通过给“四街一巷”的老旧房屋改造及给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来达到老街提升的目的。其中,中医院征拆区、涉及文物保护的房屋不在棚户区改造范围。
魏鹤告诉记者:“以前老思茅城的核心范围在如今的思茅区政府附近,当时的思茅府还有城墙屹立,不过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城市的发展,思茅的主要街道就成了天民街和南正街,几十年前的马店和茶叶店等老字号都在天民街,但现在几乎看不出来了,还遗存下来的如双眼井等少数老思茅历史的‘见证者’,现都已成了文物保护单位。”
为什么要改造老街?
随着时光的变迁,老街俨然已成为思茅的城市记忆、城市印象,关于老街的提升改造牵动着很多思茅人的心。
魏鹤介绍,老街提升改造首先是要解决该片区居民建筑破旧老化、房屋安全质量低、环境卫生脏乱差、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老街的街巷肌理完整清晰,建筑风貌保存完好,留存有较多的历史遗迹和百年老店,但其历史风貌整体呈破落趋势,拆旧建新日益严重,且老街片区建筑密度很大,街巷拥挤狭窄,房挨房、户挤户的情况十分常见。
记者走访戴家巷时看到,巷道内现存9间始建于清代的砖木结构房屋,部分已被盘下并装修成了商铺,其余几间用以自住或出租。可以看到,房屋的建筑主体破损,内部支撑结构蚁蚀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老街“同梁合柱”现象非常普遍,有些房主将房屋以出租形式给转给他人,还有些房主嫌其原本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房屋太老太旧,而申请将其推倒重建等。
老街的改造规划是什么?
老街的改造提升迫在眉睫,关于老街改造提升以后,是否会因商业氛围太浓而影响老街本来的景观和风貌?影响思茅人对老街的记忆和情感?这是很多人都在关心的问题。
据了解,思茅区老街提升改造指挥部将严格根据《思茅老街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对老旧房屋进行修旧如旧,在最大程度地保留老街的历史记忆和建筑风貌的同时,对老街进行一定的开发和利用。
而在具体措施上,首先,老街改造提升将延续老街原有的骨架格局不变,保持街道原有空间尺度和临街景观轮廓,优化老街功能布局,恢复老街的商业、文化、生活氛围。其次,针对不同建筑,采取保护、整治、更新、拆除等方式进行分类保护;其次,通过具体措施引导传统建筑循序渐进,有机更新,并整合零散宗地,合理构建坊院,通过赋予坊院丰富的文化商业特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给老街注入灵魂,恢复老街活力;最后,通过增加节点绿地和街头广场,塑造体现文化性和公共性的公共活动空间,改善街道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并同步加快老街的公共及市政设施建设,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老街,保留着家乡的味道和浓浓的乡愁,展示和弘扬着思茅丰富的地域文化,是思茅发展的历史烙印。此次老街的改造提升,致力于打造一条让市民看得见、记得住、忆得起的老街。届时,老街将会作为思茅文化传承复兴的载体和平台,实现传统文化向旅游休闲文化的过渡,使“老街”品牌深入人心,让它具有持续影响力,进而成为普洱文化旅游典范区。
融媒体记者 张雨 实习记者 朱正 文/图
通讯员 周思雨、魏鹤 供图
责编 陶优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