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丽江元素,亮相央视,与撒贝宁同框!原来是为了分享纳西族的…

“雾喝嘚画呗,啊劳劳嘞!大家好,我是和霁然,来自云南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我是纳西族,刚才讲的是纳西语,我想问一下大家有没有听出刚才讲的意思。”在2月6日CCTV-1播出的《开讲啦》节目中,和霁然用纳西话和现场的主持人、嘉宾及观众问好。

《开讲啦》是央视推出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自播出以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视频截图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期《开讲啦》邀请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李守奎,向全国观众分享古文字的神奇魅力,解码古文字蕴含的悠久文化,而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作为致力于抢救整理和科学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的机构单位被邀请参与《开讲啦》节目,向全国观众分享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魅力。

在本期节目里,和霁然作为研究院的代表亮相《开讲啦》,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用东巴文字与主持人和教授对话交流。

▲视频(来源:央视影音)

▲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

“我们的东巴文起源非常早,是自源文字,然后《开讲啦》节目这边就联系到研究所,说需要一位研究所里的青年学者在节目中与专家对话,聊东巴文字,做互动与交流。和霁然在面对演讲等方面比较大方、自然,讲得也很好,我们就选了她去参与这次连线。通过参与这次连线活动,让很多不认识东巴文化的人通过节目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种文字;原来认识的人对东巴文化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这还是一个传播我们纳西东巴文化的好方式。”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德静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和霁然对于民族文化有着较深的兴趣。和霁然告诉记者,以前她的爷爷是一名语文教师,在她的印象中,爷爷一直非常关注民族文化,而自己也会常常偷看爷爷的书籍,从开始的不懂到能懂一些,和霁然便慢慢地对民族文化产生了兴趣。 

“学东巴文挺难的,我参加工作后可以说是从零学起,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用到了一些上学时学到的东西,但是很多不易懂的,在这里,我和同事都可以互相交流,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方式。” 和霁然说。

除了童年的渊源,和霁然在读大学和硕士的时候都选择了与之相近的专业。“来到东巴文化研究院工作后,不管在学校里学得如何,在这里都是从零开始,我也清楚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对这方面兴趣很浓厚,可以为自己的民族做一些努力,感到很自豪。” 

和霁然说,不管是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或是职业的精神,择一事而终一生,自己会沿着现在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来源:丽江热线

编辑 沈艺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