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的云南范,弥勒为何一枝独秀?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李正鹏 文 姚智慧 图)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支持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对此,云南在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把民族文化作为小镇的灵魂,彰显民族文化特色,把特色小镇作为活态的民族文化博物馆来建设,提升特色小镇的生命力、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云南省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镇。对此,弥勒市一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创一流”工作思路,抓紧工作目标、计划、措施精准落实,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截至目前,弥勒市4个小镇入选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其中,红河水乡小镇列入全国一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红河东风韵小镇、太平湖森林小镇按照全国一流特色小镇标准打造,可邑小镇列入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此外,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推动弥勒市高质量快速发展新载体、拉动投资增长新引擎、展示弥勒特色旅游新窗口。

以特色为内核 促进乡村振兴

特色小镇,顾名思义,“特色”是其内核,特色越鲜明,内涵才越丰富,生命力也越旺盛。弥勒市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在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彰显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也突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方向 ,令特色小镇充满生命力、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其中,红河东风韵小镇以文化艺术为主线,建设艺术建筑集群,搭建全省艺术交流、展示、交易平台,打造集“文化艺术、文旅度假、健康生活”3大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艺术特色小镇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目的地;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以“生态健康度假”为主线,以太平湖860余公顷水面和周围18.86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为依托,有序开发现代林业、健康度假产业,深入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红河水乡小镇以现代体育旅游产业为主线,规划建设国际汽车运动区、未来休闲体验区及配套国际五星级标准度假酒店群;弥勒可邑小镇以民族风情为主线,挖掘传承彝族文化,保护好传统古村古寨,加快文旅融合、促进弥勒乡村振兴。

突出产业支撑 促进文旅融合

弥勒坚持“一个小镇、一个特色、一项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培育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带动性强的特色小镇主导产业。

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将现代木结构建筑研发与康养产业作为双引擎进行融合发展,红河东风韵小镇采取“艺术家+企业家”的模式,辐射带动双创产业、红酒文化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融合发展;红河水乡小镇成功与国际汽车联合会、国际摩托车赛车协会和万豪国际强强联手,每年举办不少于12场国际汽摩赛事运动,吸引全球高端客户,促进高端酒店餐饮、会展商贸产业融合发展;弥勒可邑小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阿细先基发源地和盛行地为底蕴,推动文旅融合,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餐饮住宿、民族刺绣、三弦制作等产业。目前,4个特色小镇核心区基本建成,据统计,2019年4个特色小镇累计接待游客193万人次,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截至目前,弥勒市已有4个小镇入选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其中,红河水乡小镇列入全国一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红河东风韵小镇、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按照全国一流特色小镇标准打造,弥勒可邑小镇列入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这些特色小镇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激发新经济发展活力,为弥勒市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部分图片由景区提供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