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 薪火相传 | 走进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 缅怀革命“播火者”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风雨历程,百年峥嵘岁月。犹记曾经,红军长征过大理,为滇西人民的解放事业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犹记曾经,大理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儿女,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乐章……在此之际,让我们驻足红色圣地,再忆红色岁月,传承伟大精神。

6月20日-26日,由云南省花灯剧院联合大理州祥云县倾力打造的花灯剧《王德三》在祥云县连续公演6场,以云南省传统戏曲生动再现了王德三传播革命火种、组织武装斗争、团结少数民族、开展土地革命乃至狱中斗敌、壮烈牺牲等光辉事迹,收获观众一致赞叹和好评。

“非常震撼,十分感动!”许多观众被王德三的英雄事迹感动落泪,纷纷表示很受教育,“正是无数英烈用热血和生命去播撒火种、追逐光明,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观众王女士说。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走进“一门三杰”伟大、光辉的一生。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位于大理州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由一个四合院带后花园组成,为当地传统两层土木结构民居院落,是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兄弟3人出生成长的地方。

内设“一门三杰——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烈士革命事迹”和“故居场景复原”两个固定陈列展览,向公众免费开放,被命名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省红色传承教学基地”等。

在故居的醒目处,有一幅王复生当年在陶然亭与毛泽东、邓中夏等人的合影,文质彬彬的他戴着一副眼镜,穿土布长衫,站在毛泽东身旁。在另一张照片上,王德三身着军服,平头阔脸,眉宇间气宇轩昂,那是1926年在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的他……在一间间屋子漫步,旧家具、衣物、文字,仿佛诉说着一幕幕过往。

王复生,1896年9月出生,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王复生与邓中夏等19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0年1月18日,王复生(左起第三位)与毛泽东等合影)

1922年3月底,王复生受党组织派遣先后到陕西华县、绥德和云南等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筹建党组织。与此同时,王复生引领自己的两个弟弟王德三、王馨廷先后走上革命道路。1928年上半年,被派到东北开展抗日活动。1936年8月15日,王复生在齐齐哈尔被日本宪兵杀害,牺牲时40岁。

(2021年6月24日,由著名艺术家袁熙坤创作和捐赠的王复生(左)、王德三(右)烈士塑像揭幕。)

王德三,1898年7月出生,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期间,加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奉中共北方区委委派,到陕北建立和发展党组织,是陕北地区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1926年初,王德三到广州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宣传科长。1927年春,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回云南开展地下工作,历任中共云南特委书记、中共云南临委书记。1930年1月28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云南省委成立,王德三任第一任书记。

(王德三在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时期照片)

1930年11月,因叛徒出卖,王德三不幸被捕,在狱中时,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抱定了为党的事业、为求劳苦大众的解放而献身的决心,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万言遗书,在信中他告诉父亲:“你的儿子是世上最刚强有志气的人,他只知道人类,只知道社会,完全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习气……”

(1930年12月31日,王德三在昆明英勇就义,年仅32岁。)

在两位兄长的带领下,王馨廷14岁赴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反对北洋军阀的学生运动中负伤。1923年,王馨廷随二哥王德三到陕西继续支持革命活动,由于旧伤复发,于16岁的花季年龄去世。

三兄弟走出家乡云南,走向新世界,在中国共产党先进思想的感召下,投身于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伟大事业,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壮丽的篇章。“他们是我们村里最大的骄傲!”王氏“一门三英烈”的革命故事在家乡妇孺皆知、远近传扬。

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走进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通过瞻仰革命先烈们的事迹图片和实物展示,从红色云南、红星闪耀、燎原烈火、祥云热土多个主题,追忆革命历史,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夏仕华 文

祥云县委宣传部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 歹永聪 孟鹏 供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