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方自己的院子,
或繁花盛开;
或禅意简洁;
或深墙大院,享一份隐与静;
或面朝大海,揽一片海与天。
唐氏住宅的走马串阁楼
美好的生活人人向往,一个漂亮的院子一直是大家所梦想的,也许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们或许不能即时拥有梦想中的院子,但我们可细细去欣赏前人留下的院子。今天我就带你走进会泽古城,去领略那些古老院子的魅力。在流年流转的时光中,建筑沧桑了风貌。徜徉在安宁的会泽古城中,一座座错落有秩的院子沿着巷子伸展,日光之下,青石板古道上的石头千百年来被来往的步履踏得发亮,如今换了人烟,着新装闲散的会泽人依旧你来我往地在民居间串着门子家长里短,或是慢悠悠地踱着步子似乎要去集市上寻觅点什么。
唐氏住宅二楼做工精美的木栏杆
会泽的庭院可分为联排式和合院式两类,东西两公里长的东内街、东外街、西内街、西外街和南北一市里长的南内街、南外街,多为联排式民居;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及丰乐街,则是合院民居集中之地。县城的合院式民居已远不只是满足建筑作为“庇护所”的需求,更多地是体现了房主一种自我价值的满足感,所以类型各异,风格不同,其中有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一颗印、重堂式、三间两耳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串阁楼等。
迈进二道巷的唐氏住宅,我们为它着迷。唐氏住宅占地面积为687.34平方米,建筑坐南朝北,分别由门楼、东西厢房、前厅、东西书房、正厅、东西绣楼组成,形成封闭式四合五天井,走马串阁楼布局,正厅面阔3间,通面阔14米,进深7米,系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建筑始建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为私人住宅。1996年会泽国土资源局对该建筑进行维修,2002年划拨给会泽县旅游局使用,现整体布局基本完整,建筑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张氏住宅(教育局),位于会泽县城二道巷9号,整体建筑坐南朝北,呈封闭式四合五天井走马窜阁楼二进院布局。分别由大门、东西厢房、过厅、东西书房、正厅、东西耳房等组成,占地面积1851.9平方米。正厅系歇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墙体为猫弓墙。建筑建于清代末期。20世纪50年代划归县教育局作职工住房使用至20世纪末,1999年11月8日,被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教育局投资作过整体维修,2007年开办宝贝之家幼儿园。2015年拨给老干局使用。
在闲暇之余,坐在这样的小院中品茗、下棋、看书,就是人生美事。
张氏住宅的大天井和花园中都种植花木,主天井以金桂、银桂、玉兰、海棠为主,寓意为“金玉满堂”的文化含义,有的则中玉兰、海棠、牡丹和芍药,隐义“玉堂春富贵”。小花园则种翠竹、梅花,与主天井种植的花木形成“玉堂富贵,竹报平安”的谐音。在主天井的四个花台和小花园里精心选栽不同季节开花的名品花木,是使建筑与自然对话交流的巧妙构思和艺术,同时也升华为一种哲理。房屋建筑,它只是一种空间上的概念,天井和花园中四时的花卉,才是一种时间上的理念,春天玉兰洁白无瑕,海棠灿若云霞;初夏牡丹国色天香,绣球花团锦簇;秋天桂子飘香;冬天腊梅傲雪吐艳。这种花谢了,那种花又接着开放,说明了时间的推移,而且春花秋月,好景不长,由此感到人生的短促,佳景的短暂,从而激励院中的子孙,把握寸金光阴,珍惜似火年华,奋发向上。
张氏住宅种着金桂银桂的主天井
张氏住宅,位于会泽县城二道巷23号,占地面积为319.59平方米,整体建筑坐南朝北,分别由门楼、正厅、绣楼、紫藤园组成。正厅通面阔3间,长13.45米,系悬山顶穿斗与抬梁式砖木结构。绣楼系硬山顶穿斗与抬梁式砖木结构。建筑始建于1944年,系民国时期会泽参议员张子嘉所建,解放后,被政府没收。20世纪50-90年代由县广播电视局使用,2000年后辟为红色文化展览馆,共展出各类像章、图片、报纸、票证、奖章、解放军各个时期军用品等藏品10万件,是全省首家由个人出资开办的红色文化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