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竞秀插霄汉,文井土林好风光!

有人在石林偶遇阿诗玛,有人在碑林阅尽古长安文化,有人在雨林观亚洲野象玩耍,也有人穿竹林静享琴棋书画......直到有一天,我走进普洱景东、走进哀牢山下、走进文井土林,才发现这里是一幅流动的油画,一片片黄蕴含着千百万年的历史,一点点褐浸透着风霜雪雨的洗刷,一柱柱红折射着历史的芳华,一丛丛绿展示着自然生态的文化。

从景东县城出发,开车20分钟便可直抵哀牢山脚下,走过村庄,眼前一道道绯红的、巨大的“帷幕”被茂盛翠绿的植被包围,一条条擎天巨柱,圆形的、锥形的、方形的,红色的、褐色的,黄色的,层次分明,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有的像土塔、土柱、土笋、土阁,千峰竞秀;有的像土龙、土凤、土狗、土象,仪态万端;有的像土人、土仙、土佛,维妙维肖。更有奇者,双峰相连,如恋人依偎、难舍难分;有的双峰对视,如久别之友、十里相送。

沿着道路走到对面观景台,由南向北、从上往下,从高处领略这天设地造的自然奇观,土林在绿树、红花掩映之下高低不一,有的5米多高,有的高10米,也有的高20多米,仿佛一幢幢千年古城堡、一堵堵颓垣残壁墙,屹立在山间。有的土柱如锥似剑,直指蓝天;有的像威严武士,整装待发;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视远方;有的似千年城堡,诡异而神秘。这些土柱上夹杂着石英等,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奇异的光彩。


地质专家称土林是第四系湖相、河流相的粘土、砂、砾石的松散堆积物,在干燥气候环境中,受季节性雨水的淋蚀、冲刷而成。土林的形成最远可追溯到8000万年到一亿年前的冰河时期。在冰水沉积期,冰水流动带来杂物,形成沙粒砾层。沙粒砾层成岩硬化后,受新地壳运动影响,出现裂口或裂缝、地表水沿着裂缝向下渗漏、渗透,日积月累裂口因冲刷而渐渐扩大加深,最后分裂成一个个土墩、土柱。

因掩藏在哀牢山脚下,没有被开发破坏,文井土林依然植被茂密、生态完好,处处散发着原始的印迹。沿着河谷间一条婉蜒曲折的小道慢慢穿梭于土林间,宛若走进一条条街道巷陌。仰视向上,眼前一片接一片白、黄、褐色相间的土林,色彩明炔、规模宏大、土峰奇丽、造型奇特。我感觉远比石林、碑林更加美丽、壮观。抬头望见那高耸的土林,沐浴在斜阳的余辉里,光影变幻,迷离恍惚,使人浮想联翩。

继续步入土林深处,置身密密如林的土峰之中,抬头仰望那千姿百态的造型,更是令人无限遐想。眼前又是一番不同景象,我尽力回想在对面、在高处观看它时的样子,我再努力寻找刚才看到情形,可这一切又幻化成这边是顶天立地的巨柱、宝塔,那边是直刺青天的利剑、长矛……随着角度的不断变化,各种奇特的造型也随之改变,身置奇景迭出的大自然迷宫之中,真真假假,美不胜收。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景东哀牢山脚下得川河东岸,雕饰了如此绝妙的精品,赋予了松软的土壤以岩石的坚硬,柱峰的形态。

中华大地山河壮美、钟灵毓秀。泰山雄伟、黄山奇秀、华山险峻、衡山超迈、嵩山三教、青城清幽,名山大川比比皆是。而文井土林千百万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经历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日子,度过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岁月,把傲娇的的身姿站成了历史、站成了自然、站成了风景,历经千百万年风采独具、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通讯员 张琳 文/图

部分图片由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普洱日报、松崽提供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