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6.7% 云南水利工作成效显著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何雨珍 文/图)9月13日上午,“COP15 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综合新闻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召开。

发布会上,云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永军就水利工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作介绍。他表示,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云南省全省水利部门认真学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总体目标,积极主动推动相关水利工作,努力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应有贡献。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有效落实

云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在“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完成。2020年度,云南省用水总量为156亿立方米,远小于控制目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64立方米,比2015年的109立方米下降了41.2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0立方米,比2015年的66立方米下降了54.5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9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6万平方千米。各级水利部门完成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255件,投入资金18.42亿元。各级水利部门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64平方千米;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防护林建设、土地整治、石漠化治理等项目为重点,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552平方千米;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治理面积1837平方千米。

农村水利发展成效显著

“十三五”以来,云南省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18.68亿元,巩固提升了1963.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0.5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6.7%,自来水普及率达95.5%,提前一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有力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实效。

江河防洪治理成效明显

“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河道治理2661.5千米,其中,完成流域面积3000平方千米以上中小河流治理594千米,完成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千米的中小河流治理2067.5千米。基本建立了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群测群防措施三位一体、点面结合覆盖全省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防御体系。实现了对受山洪威胁的5600个行政村雨量(水位)实时自动监测预警。监测预警系统自运行以来,全省共发布预警17321次,转移15.84万人,避免伤亡17881人。

扎实有效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

目前,已退出小水电站301座,其中,退出涉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或缓冲区的小水电站43座。赤水河流域云南段建设的17座小水电站已全部退出,有效消除了电站堤坝对河道阻隔等不利影响,恢复河道连通性。全省1641座小水电站已改造或建设生态流量泄放及监测设施并按要求泄放生态流量,计划2022年底全面完成小水电清理整改。

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

制定了《云南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修订了《云南省用水定额》,严格执行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制度。2020年,对145个规划及建设项目开展了节水评价审查;建立国家、省、州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确定了317个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全省已有50个县(市、区)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具备独立物业管理条件的109个县(市、区)水利(水务)局完成节水型机关建设。

加强河湖水资源保护管理

组织实施了漾弓江、达旦河、渔泡江等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启动了金沙江、抚仙湖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昆明市松华坝水库、云龙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向好。积极组织牛栏江滇池联合调度,截至2021年8月31日,累计从牛栏江向昆明补水40.01亿立方米,促进了滇池水质和水环境改善,城市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云南省内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和水面面积1平方千米以上湖泊已完成管理范围划定。

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建立了五级河(湖)长制、河(湖)长制督察问责体系,截至2021年7月31日,共设置省、州、县、乡、村五级河长32104人,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巡湖达185.4万人次;制定了《云南省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3年)》《云南省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云南省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方案》,为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向好提供坚实的基础。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