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满月”,成绩单亮眼!

2021年12月3日

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一个月来

这条北起中国昆明

南至老挝万象的国际铁路

有力激活了沿线旅游经济

加速形成中国与东盟间物流新通道

为改善两国民众出行条件

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

促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

发挥了积极作用

1月3日,据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消息,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一个月,客货齐旺,交出“满月”亮眼成绩单,共发送旅客67万人次,运输货物17万吨,以昆明为集结地的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开行密度加大,呈现三大亮点。

亮点一:备受中外旅客青睐

1月3日9时50分许,昆明至西双版纳C284次动车组列车缓缓停靠昆明站,等候在站台上的旅客有序验票、排队上车,3小时后他们将抵达景洪市。

“自己开车时间长,易疲劳,坐动车可以一路刷手机,看美景,还可以完成普洱茶线上销售。”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做茶生意10多年的杨芳手机购票,快捷出行。

车站设置的扫码、测温一体机,旅客凭身份证只需2至3秒即可完成体温测量、健康码、行程码验证。

便捷的出行方式,深受旅客青睐。中老铁路国内段客运列车初期每天开行17.5对,仍未能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随着客流的大幅增长,铁路部门最高时每天开行动车组列车达31.5对,发送旅客由1.9万增至最高3.3万人次。

(乘客在昆明站搭乘中老铁路列车 胡超 摄)

老挝段客流稳步增长,单日发送旅客从1000人增加至最高时的2600多人次,增长1.6 倍,共发送旅客5万人次。元旦期间,加快万象至磨丁动车组列车1对,满足老挝民众节日出行需求。

据悉,根据疫情防控和客流变化情况,1月10日,全国铁路调整运行图后,国内段计划开行动车28对左右。

亮点二:方便进出口货物流通

更多的选择、更低的价格、更快的速度……这是中老铁路给沿线国家民众带来的变化。

“农产品、纺织品、啤酒等琳琅满目,而且优质、实惠。”老挝国立大学教授苏玛丽·占达说,中老铁路通车前,货物从昆明发往万象,需要3天;通车后,昆明到万象的货运时间仅需30小时,甚至更快。

据了解,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累计开行货物列车380列,累计开行货物列车380多列,发送货物17万吨,其中国际货物列车70多列,发送货物5万吨。

(中老铁路(义乌—万象)国际货运列车准备从铁路义乌西站发车 胡肖飞 摄)

火车跑得快,通关也便利。昆明海关工作人员介绍,在装车之前,他们就对货物进行查验,列车到达磨憨口岸站出境时,将不用再进行查验。但基于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考虑,列车需要在边境更换老挝的火车头后,再进入老挝,不仅运量大、速度快,货物品类也日益丰富起来,货品从开通初期的橡胶、化肥、百货,增加至目前的电子、光伏、通信、汽车、纺织等产品,以及蔬菜、鲜花等农产品,品类增加,货值扩大。

亮点三:促进区位优势更凸显

新年伊始,昆明天蓝地绿,阳光明媚,位于昆明城郊的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铁路工人驾驶着装卸设备把一个个集装箱装上列车。

从昆明一路向南,列车飞驰,进出口货物节节攀升。广州、成都、重庆、上海等10余地先后开行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不断向昆明集结,再出境至老挝万象。老挝万象、纳堆等地始发的国际货车列车不断驶向昆明,通达中国的内陆省区市主要城市。

(货物列车即将驶入位于中老边境的友谊隧道 江文耀 摄)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中老铁路助力中老两国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作用将更加凸显,货运量一定会稳步增长。”中铁联集昆明分公司副总经理徐超分析说。

中老铁路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以昆明为集结中心,东连西部陆海新通道、西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南辐射东盟国家,北通成渝双城经济圈。目前,中老铁路逐步形成的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大开放新格局,将使云南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绿巨人”奔驰在中老铁路线上 何俊云 摄)

中老铁路大动脉

为云南打开发挥区位优势

实现开放发展的新空间

从西南看云南

从中国看云南

从东盟看云南

有了全新的价值视角

刚刚闭幕的2021年云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云南要加快推进大通道大物流建设,加快发展国际贸易新模式,加快推进跨境产业合作,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精心筹谋,围绕充分发挥铁路社会经济引领功能,为破题云南国际大通道从“开通”到“畅通”,提升物流服务能力,物流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进一步优化中老铁路沿线产业空间布局,强化产业支撑,推动大通道沿线融入全球价值链迈开大步。

(2021年12月17日,安宁至万象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首发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国际货运列车加密开行

推动跨境物流转型升级

2021年1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兼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中老铁路通车后,与泰国米轨相连接,泛亚铁路中通道初步打通,中南半岛国家可通过中老铁路到达中国市场,通过中欧班列可进一步抵达欧洲市场。

跨境货运的开通吸引国内各地铁路港纷纷跟进。在云南近邻川渝地区,中老铁路(成渝-万象)国际班列已经实现每月2班开行,并在此间创新推出首创“一单制”+全程保险模式,实现货物“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全程保险”功能。成都国际铁路港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不断推进至老挝国际班列“周周班”常态化开行,并根据物流需求与老挝共同建设多式联运转运中心、仓储物流园区、农业示范园区等,促进运贸一体化发展,带动本地企业加快融入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成渝“借道”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内陆开放高地的雄心昭然。

(2021年12月4日,由成都发出的中老铁路(成渝—万象)国际货运班列停靠在成都国际铁路港 胡超 摄)

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多地,满载着家具、装修材料、电子产品、商用车、轮胎、纺织品、化肥、农产品等货物的列车从生产地直通老挝,货物品类不断增多,单日开行的国际货物列车最高时达6列,在疫情防控期间有效突破了跨境运输物流瓶颈,加速和东盟各国实现互联互通。

云南作为中老铁路的起点,抢抓发展机遇,以物流产业为切入,不断加密货运列车发往老挝的频次,推动跨境物流向国际供应链升级。

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赶上了2021年12月4日的货运列车,2021年12月8日,100余吨新鲜蔬菜通过多式联运顺利抵达泰国,并陆续进入市场。高原农产品公司董事长杨卫介绍,2021年12月,公司共计发送满载蔬菜的冷藏集装箱专列3趟,今年1月,公司将通过中老铁路实现专列对发,并通过转口将通海的蔬菜运往泰国,将泰国的热带水果运往中国,届时,双方的冷藏集装箱列车有望加密到每天一个班列。

(中老铁路首列国际冷链运输专列开行 陈欣波 摄)

“目前公司正在提高蔬菜精小包装的份额,以期更好地进入泰国商超”,杨卫表示。

中老铁路开通以来,以肥料及现代农业、玻纤及复合材料、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为主业的云天化集团进一步延伸中老泰国际新通道,截至2021年12月31日,从云南直达老挝的32组班列(862只箱)中有8组包含来自云天化的产品(280只箱),云天化产品发运量占中老铁路去程货运的32.5%,共计发运7560吨产品。从老挝万象对流运输回昆明1408吨铁矿石。从老挝万象对流运输回昆明1408吨铁矿石。云天化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中老铁路沿线辐射区域,云天化目前有30万吨/年货物进出需求,可组织100至150趟跨境货物列车对开。中老铁路的开通,为企业打通了南亚东南亚国家货物入滇运输的瓶颈,大量物流运输需求,也为中老铁路运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充足的货源支持。”

昆明腾俊国际陆港积极探索物流产业转型。2021年12月21日,从老挝万象南站发运至昆明腾俊国际陆港的首列中老国际货运列车,载着1200吨铁精矿顺利返回昆明晋宁。十多天前,该趟列车满载云南特色农产品从昆明腾俊国际陆港驶出并于次日抵达老挝万象南站。经过休整后,重新装载老挝货物,运抵昆明晋宁。至此,国际公铁联运的闭环运营得以实现。

2021年12月23日,中老铁路开行了一趟被誉为“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国际供应链”的班列——列车满载昆明制造的纸箱抵达老挝万象南站,用所载纸箱装载当地西瓜后运往昆明,并分拨至我国其他城市。

此次生产纸箱所用的纸浆原料来自昆明南亚国际陆港公铁联运港的集中仓,该仓库里的纸浆原料来自世界各地。在昆明工厂里加工制成的用于包装西瓜的纸箱成品,从昆明王家营西站出发,通过中老铁路运往老挝万象南站,再通过公路运输配送至沙耶武里,用于当地西瓜包装后运至昆明并发散到中国各大城市。负责此趟班列组织的云南洲际班列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后续洲际班列公司将不断开发更多特色专列产品,依托于云南乃至国内其他省市班列对于货源及供应链产品需求,开发蔬菜、水果、电商、快消品等专列。同时努力挖掘中老通道入境货源及供应链需求,开发橡胶、粮食、木碳、啤酒等老挝及东盟特色产品专列,多方位构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紧密国际供应链网络体系。”

紧抓大动脉机遇

构建跨境产业链

中老铁路有效拓宽了云南企业的服务半径。在云天化集团实施的“产业链+供应链”双链驱动的版图里,将以中老铁路开通运行为契机,以“站点+通道+枢纽”为基本工作思路,以国内物流为支撑、跨境物流为突破、供应链服务为保障,积极探索实践现代物流联动布局,高效延伸供应链联动业务,带动中老铁路沿线州市县地区客户进入云天化全球供应链生态圈。据介绍,云天化将通过铁路连结带动产业连结,为沿线国家输出现代农化服务技术,探索带动玉米等农产品境外种植产业,促进周边地区农业快速发展,助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实现企业与用户互惠双赢。

云南腾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恒也同样表示:“我们通过在老挝、泰国的服务网络实现末端配送和源头集货,以完善的服务方案帮助生鲜农产品贸易企业提升效率和效益、扩大规模,间接带动沿线种植户发展。”

(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经磨憨铁路口岸前往老挝 江文耀 摄)

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为加速元江工业与南亚东南亚市场互联互通带来重大利好。元江县工业商贸和科技信息局党组书记胥文华介绍,元江县将围绕“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利用中老铁路便捷的交通优势,在元江工业园区干坝片区进口南亚东南亚高品位的矿产品及原材料,大力发展与绿色钢铁配套的多元合金及新材料,积极打造铁合金及新材料生产基地。同时,全力发展芒果、芦荟、茉莉花等精深加工农产品,积极开拓省外及南亚东南亚市场,进一步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围绕“项目”持续发力,以项目布局新产业新业态,铁路开通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中老铁路经济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共有22个项目集中开工,涉及交通、物流、产业、市政基础设施、水利等各个领域,累计投资额达120亿元。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泰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余海秋认为,在中国同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中,作为中老铁路的起始点,云南省肩负着互联互通的历史责任与担当。地处中老边境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更是关键性的枢纽要冲,可充分用好独特的区位优势,围绕中老铁路沿线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产业空间互补性发挥作用。

(西双版纳站 徐章位 摄)

云南省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段颖表示,中老铁路打通了连接国内大市场和南亚东南亚的经济通道,叠加对外开放和产业转移机遇,对吸引外来投资、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具有积极作用。中老铁路沿线州市可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抓紧布局冷链物流、绿色食品加工、跨境旅游等产业,牢牢抓住“大动脉”机遇,切入发展快车道。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后,成员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统一的原产地累积规则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投资和贸易。在吸引外来投资过程中,我们将认真研究、找准融入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节点,比如,发挥绿色能源优势进一步扩大绿色铝、绿色硅产能规模,带动产业链向境内境外延长;推动绿色食品与跨境电商相结合,引进相关企业从事口岸加工和跨境贸易等。”段颖表示,在东部地区制造业梯度转移中,企业“抱团”、产业链整体转移成为新趋势。云南可以发挥背靠14亿人口的强大国内市场、面向23亿人口的南亚东南亚国际大市场的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和国际产业合作、产能合作的关键点,发挥好自贸区、边(跨)合区的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好周边国家的资源优势、人力优势,加大沿海地区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制造业的承接步伐,加快引进贸易型生产企业和项目,引进布局加工制造产能,成为国内外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中老铁路新年首趟国际货物列车发车 胡超 摄)

专家观点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政府经济管理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汪彬:

中老铁路的开通为沿边开放提供了基础性支撑,不仅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大通道,也成为“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将极大地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要真正发挥中老铁路的通道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把铁路“过路经济”转变为“落地经济”。对此,可加强中老铁路与现有中欧班列的衔接,同时,抓住重塑产业链的机遇,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产业形成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

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中心、高水平沿边开放的新高地。云南应争创RCEP新型示范区,建议可以在对标先进规则的营商环境、跨境贸易数据流通、国际贸易数据标准使用、设立公共海外仓、中药材等资源进口加工产业园、自贸区人才培养等方面先行先试,总结成功经验,形成示范效应,复制到各沿边地区。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副教授张立莉:

要进一步加快临沧至普洱铁路规划立项建设,加强和完善国际大通道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与周边国家、省份的交流合作机制,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国际大通道建设的产业支撑,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保障国际大通道建设资金。在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中,依托航空物流港和高铁开通背景下的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积极发展精品和高附加值农副产品的国际冷链物流。

“满月”之际

让我们一起

沿着这条钢铁巨龙开行的轨迹

从昆明出发

途经玉溪、普洱、西双版纳

再看大美中老铁路

(“绿巨人”穿行在昆明城中 付世凯 摄)

(“绿巨人”奔驰在元江双线特大桥上 何俊云 摄)

(“绿巨人”奔驰在中老铁路玉溪段 何俊云 摄)

(墨江站 陈畅 摄)

(列车停靠在宁洱站 杨林 摄)

(宁洱站 杨林 摄)

(奔驰在茶山下的“绿巨人” 杨林 摄)

(普洱站 徐章位 摄)

(云雾中的中老铁路 何俊云 摄)

(“绿巨人”邂逅傣家小楼 何俊云 摄)

(野象谷站 徐章位 摄)

(“绿巨人”穿行在锦绣花带间 杨林 摄)

(“绿巨人”奔驰在西双版纳的田野上 何俊云 摄)

(“绿巨人”奔驰在橄榄坝澜沧江大桥上 何俊云 摄)

(穿行在山川田野中的中老铁路 何俊云 摄)

(航拍视角下的橄榄坝站 付世凯 摄)

(航拍视角下的橄榄坝特大桥 何俊云 摄)

(“绿巨人”奔驰在橄榄坝特大桥上 杨林 摄)

(“国门车站”磨憨站 付世凯 摄)

(中老铁路友谊隧道 杨林 摄)

来源 云南发布、新华网云南频道责编 杨奥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