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玉溪北城(玉溪市北城镇,也叫北城街),源自一个偶然。那天独自找了一家店坐下,点了一碗吊浆豆沫汤圆,从此就爱上了。
北城地处滇中咽喉要道,商贾云集,也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业码头”“商业重镇”之称。在北城,美食琳琅满目,吊浆豆沫汤圆、火烧饼、水晶蜜饯、鳝鱼米线、冰稀饭……让人流连忘返。
这碗“吊浆豆沫汤圆”恰是云南人儿时的味道
有一道甜品,滋味甜蜜,汤汁浓郁,总让人垂涎三尺,那就是人们俗称的“吊浆豆沫汤圆”。
“吊浆豆沫汤圆”在北城众人皆知,是汤圆店老板用24小时,才“吊”成的。每天下午18点左右,老板把糯米洗净后浸泡在水中,12个小时后,把浸泡过的糯米磨成米浆,然后用布口袋高高地吊起来,让水分从布口袋中流走,再经过12小时(次日下午18点),布口袋里的糯米就可以用来做汤圆了。
为了保证汤圆的糯滑口感,每天一“吊”是绝对不能马虎的。除此之外,原汁红糖、炒香的黄豆面、碎花生等都是吊浆汤圆所不能缺少的配料。
“吊浆豆沫汤圆的做法看似简单,其实糖浆的浓稀度最为关键,要做得好吃还是讲功夫的。稀了没味道,浓了又太甜腻,豆沫汤圆的甜而不腻才是口感爽滑滋味美妙的关键。”老板说。
走进厨房,老板正搓着汤圆。没有秘不可说的绝技,但是汤圆大小也是讲究技巧的,大了显腻,小了显抠,然而老板“一掂了然”,颗颗均匀饱满。
手作虽然辛苦,但老板仍然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初心,用这一碗碗热腾腾的汤圆温暖来来往往的人。因为一碗汤圆,从此也便爱上北城。这说来荒唐,却是实事。
刚开始我被可爱的汤圆吸引,没想到更美味的在这黄嫩的黄豆粉上。豆粉的香味立即溢满了屋,放进嘴里,轻咬一口,糯米的细密与绵软,微烫的温度,独特的豆面香气也氤氲出儿时的味道。一种家的味道,年的感觉,也在舌尖绽放开来。
兴香楼火烧饼 能吃到是“口福”
闻着阵阵香气,远远就望见“兴香楼火烧饼”六个大字,店前攒动的人头足以说明这里的糕点有多受欢迎。
“我家的火烧饼每天都要卖出几百个,不仅昆明人来买,有的还卖到省外。”北城街道荣昌街兴香楼内,正在做糕点的王翠华告诉记者,她是兴香楼火烧饼第三代传人。
“听我爹说,他们那个年代没有很多糕点品种,主要是做包子、蜜饯、山楂,后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品种就多了起来。当时做糕点的时候,有一次剩了一些各品种的原料,舍不得丢掉,组合起来做成圆形的饼子,用火烧制了以后,味道相当不错。后来,试着做了一些来卖,没想到这个味道符合大家的口味,卖着卖着就红火起来了。因为是用火烧制的,所以取名叫火烧饼。”如今王翠华家的火烧饼,已成为北城家喻户晓的风味小吃。
每天早上,街上总有三三两两的人,在吃“火烧饼”。随着“火烧饼”的香味飘向四方,路过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走了过来,你要一个,我要两个,瞬间把“兴香楼”小店围得水泄不通。
“兴香楼”不单本地人喜欢吃,熟悉北城的外地人也爱吃。
“火烧饼趁热,破酥的啦!买个尝尝啦!”家住北城街道的王大爹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40年代,在北城街上经常能听到火烧饼的叫卖声。据说那时卖火烧饼的大多是十几岁的小男孩,用小簸箕抬着,用白布盖着,到处叫卖,随时拿出来都是热乎乎的。
王翠华家的火烧饼由于配料、做工独特,吃起来香、脆、酥、软、浓香四溢,数十年来深受人们欢迎,声名远扬,大家都把能吃到北城火烧饼当做是种“口福”。
金黄色的“火烧饼”吃起来稣松润滑,不焦不燥,吃了不上火,味道甜中带点脆,十分可口。
除了“火烧饼”,店内水晶蜜饯、桃片、芙蓉糕、洒琪玛、花生糖、绿豆糕、大荞饼、软糖、小米糖、茄子糖等80多种糕点也很有名气。值得一提的是,北城的水晶蜜饯已有近百年历史,水晶蜜饯透明似水晶石,甜脆、无渣,耐贮藏,并有润肺、生津、止咳之功效,深受大家喜爱。
一碗小锅米线 传承三代人
锃亮的铜锅用滚水清洗之后,放在大火上加入高汤,先放韭菜煮沸,再放米线,接着是肥瘦均匀的碎肉,放入锅边捣碎、煮熟,加入酱油、水腌菜、盐巴,最后浇上一勺麻辣红油……老冬家的小锅米线上桌了。
“我叫刘冬萍,北城人以前叫我小冬,现在叫我老冬。不知不觉,我在北城卖小锅米线已经18年了。”聊天之余,刘冬萍还在忙碌地给排队市民煮着米线。
老冬家小锅米线已有70年历史,从刘冬萍外婆那辈开始,就在北城高古楼下面摆摊卖小锅米线。刘冬萍的母亲是第二代传人,传到刘冬萍,已经传了三代之久。
“人多的时候,我家一天可以卖2000多碗小锅米线,市民排队都要排到对面的马路。”只见刘冬萍把猪肉剁碎下锅,放一些猪油,闻到猪油香时再放白菜、韭菜、米线。五六分钟之后,高汤沸腾,米线也就熟了。
“服务员麻烦把这里收拾一下嘛。”“服务员,这里再加个凳子嘛。”这是在店内听到最多的两句话。看着忙得团团转的刘冬萍,难免心生感慨,“生意好也是累人啊”。
虽然店里的每个人都忙到分身乏术,但每个人都很热情,并没有因为忙碌而怠慢任何一个客人。就如刘冬萍所说:“虽然每天都这么忙,但心里开心,来吃的人多,说明你做得好吃嘛。”
穿越拥挤的人潮,只为一碗最爱的小锅米线。
70年来,老冬家小锅米线一直秉持着最初的信念,“煮出一碗纯正的玉溪米线”。从最初的临街摊位到如今的店面,时间慢慢流逝,不变的依然是记忆中的味道。
老冬家的小锅米线,味正、量足,因此也吸引了很多愿意付出时间等待它上桌的食客。当食客饱餐一顿之后,就会发现,无论等多久都是值得的。
吃完米线后,再配上一瓶“稀比奇”天然龙门矿泉,真是大快人心。
来源 大观周刊
李亚 文
孙兵 余志刚 图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