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理】宾川朱苦拉咖啡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朱苦拉村

位于楚雄、大理、丽江

三个州市的交界地

是宾川县平川镇渔泡江边

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朱苦拉”彝语意为“弯弯曲曲的小路”

老百姓称进入朱苦拉的路有

“九十九道弯、八十八道坎”

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

有传承百年的朱苦拉咖啡制作技艺

(图片来源于“今日宾川”微信公众号)

2017年6月

平川朱苦拉咖啡制作技艺

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中国名)神父到宾川传教,引进种植了从越南带入的咖啡苗,之后又培育了更多的咖啡树。从那时开始,朱苦拉村便开始了咖啡种植。现在朱苦拉有1134株古咖啡树,其中100年以上的老咖啡树有24株,其余咖啡树树龄均在60年以上。

田德能神父

将喝咖啡的习惯带到了朱苦拉村

村民自种、自磨、自煮咖啡

保存了完整的咖啡土法加工

制作和饮用习惯

并与当地的

“彝族打歌”“长桌宴”等习俗结合起来

形成了独特的山区咖啡文化

朱苦拉咖啡制作技艺

朱苦拉咖啡制作技艺独具特色,从栽种到煮都十分讲究。

01 栽种

栽种一般用咖啡豆种,选无霜区的黑沙土种植。埋土时咖啡豆有裂缝的面向下,种下4个月出苗,出苗后半个月长叶,3年后开花结果,7-10年为盛果期,期间要防治介壳虫。一棵树一般一年分4次开花,4次采果。

02 加工

咖啡豆加工首先要清洗,人工剥去外皮,除皮后再清洗,用簸箕晾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咖啡豆通过去除外皮后暴晒晾干(图片来源于“今日宾川”微信公众号)

晾干后用杵臼舂,簸箕簸出外壳。


舂去内壳(图片来源于“今日宾川”微信公众号)

然后在大铁锅中用柴火加热焙炒,出锅后冷却,晾一天。

烘焙,炒制(图片来源于“今日宾川”微信公众号)

接着把炒熟的咖啡豆用石磨磨成咖啡粉,用纸箱储存。

研磨成粉(图片来源于“今日宾川”微信公众号)

用开水煮咖啡,先放糖再放咖啡,糖、咖啡的比例一般是3∶5,煮10分钟左右,不停地边煮边搅,避免咖啡沉淀煮糊,而且不能让沸腾的水溢出锅外,否则煮出的咖啡味道不好。

(图片来源于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朱苦拉咖啡

是中国最纯正

最古老的波邦铁皮卡品种

品质优异

被称为中国咖啡的“活化石”

现有的13亩古咖啡林

被列为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

流传至今的咖啡土法加工制作和饮用习惯

成为中国百年咖啡文化的经典

(图片来源于“今日宾川”微信公众号)

宾川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朱苦拉咖啡制作技艺保护传承工作。近年来,县财政每年拨专款资金进行扶持,着力打造“朱苦拉百年古咖啡”品牌。通过政府主导、引进企业、兴建水洗咖啡加工厂等,在宾川新建咖啡精深加工生产线,不断发展并形成朱苦拉咖啡产业链。

2010年7月成立了宾川县平川朱苦拉咖啡协会。同时加大宣传保护力度,先后出版了《大理朱苦拉咖啡传奇》《寻找咖啡活化石——宾川朱苦拉咖啡林》等书籍,制作了《深谷飘香——探访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再访朱苦拉》《深山寻香记》《大山深处的遗梦——百年朱苦拉咖啡》等系列专题片。

2012年完成了“宾川朱苦拉咖啡”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工作,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歌曲《朱苦拉》。

2017年6月组织召开了“2017首届云南大理宾川朱苦拉咖啡论坛”,共有国内外专家、嘉宾及朱苦拉村民总计近200人参加了论坛系列活动,共话朱苦拉咖啡的产业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文化管理部门认真开展项目调查和档案建设,开展传承培训活动,着力保护和传承朱苦拉咖啡传统制作技艺,让朱苦拉咖啡融入生活,活态传承,焕发出新的生机。

来源 大理非遗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