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智库丨袁未:假设重构昆明园林布局......

我是一名园林设计师,从苏州辗转北京再回到昆明,研究生毕业到现在已有15年了。在昆明城市的重要节点设计中,我参与过翠湖改造和高铁南站前广场的设计工作。同时我也是在昆明长大的“老昆明人”,所以想从孩童时的记忆里与园林设计的角度上,对昆明文旅城市的发展,有一些思考,意图作一些交流。

昆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古城,风水极好,西面有西山睡美人,还有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东南有平地万顷,城中还有翠湖的红嘴鸥,滇池水系里的大观楼长联的文脉渊源。这么好的地域优势和四季如春的气候,早已成为全国各地游客的向往之地。

作为一个老昆明人,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家是一所小西门的四合院,我经常蹲坐在建筑边瓦下的石坎上,在青石板的院子里打水洗手,打闹玩耍。那是典型的昆明一颗印建筑形式,到处都有木头散发出的轻轻发霉的味道,窗子也是用木条顶开的那种。每次出门玩耍,就是通过一条宽宽的石坎路去翠湖,正好我出生的那年,海鸥第一次来到了昆明,从此海鸥便成为了昆明人记忆中永远不会缺失的远方“朋友”。因为年纪很小,石坎又偏高,所以每次我都费力地从石板路上被爸妈拉着双手一蹬一蹬跳着下去,才到翠湖。那个年代工人呀、军人呀、穿着八角裤的年轻人和杵着拐杖的老人,在折桥上挤着,简直是人山人海。有时候根本挤不到湖边,只看得到漫天飞舞的海鸥。这就是我记忆里最初的昆明,四季如春,能在这样的城市生活会有一种超级的自豪感。

后来古城变成了高楼大厦,虽然建筑也很漂亮,却很难找回记忆中的老昆明了。只剩下金马碧鸡坊孤零零的立在那里,保留下来的东西寺塔,曾经古城的地标建筑,也被旁边更高的建筑遮挡。

偶尔,会羡慕苏州古城完全保留的理念,以古城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开辟新城,有名的东方之门就是东边园区新城的象征,原来古城里建的现代建筑也逐步拆除,还原成苏州古城七里山塘直到虎丘的水乡本色。

昆明古城已经在城市的变迁中消失,但好在老昆明的格局还在,现在的昆明已经从环翠湖时代到了环滇池时代,新城的发展,呈贡新城和安宁新城都环绕滇池建立。而会展中心和新机场展翅欲飞的架势,疫情之前南博会的举办,显然昆明已经是辐射东南亚南亚的超大型城市。所以昆明在东南亚的地位和城市形象日益提升。我想城市的提升不止是越建越高的高楼,而是需要整体布局。让旅游和城市融为一体,其中就有很重要的元素“园林”。

我热爱故土,也热爱着从事多年的“园林设计”,以下我就以造园理念,为打造昆明文旅特色城市提出三点建议和思考。

第一,抓住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地方特色,不管是南北城区,建议设置如棋盘落子一样的民族特色小园林,在省会营造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景观和民族大团结的园林审美氛围。2021年的生物多样性大会,就打造了很多绿植雕塑,把民族特色、大象北迁、生态宜居、滇金丝猴等等独有特色融入城市,它们的吸粉也说明了地方文化元素园林设计对城市美化的重要意义。

第二,恢复昆明水网,昆明古城的水网遍及城区直到滇池。我们不妨大胆设想,如果能把从翠湖到大观楼,再到滇池的水网打通,并依托水网构建沿河旅游生态街区和亲水空间、夜景灯光布置等,昆明的城市形象会如何美好。让游客可以坐着一艘游船从市中心出发,一边听着昆明浓郁的地方调子,一边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有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建筑街区和亲水空间,有四季如初的绿植花带。然后到达滇池边,可在大观公园和民族村等公园上岸游玩,也可继续乘船向宽阔的滇池驶去。并且在沿河分布的旅游节点,有导游的细心解说,说着昆明得天独厚的山水环境,说着昆明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

第三,打造南片区以新型高楼林立逐步过渡到环滇池湿地的园林城市旅游空间。营造新昆明城市建筑的新高度,昆明现有的都市商旅街区比较成熟的是以青年路和金马坊为主的区域,但以如今的民族、生态以及建筑、园林设计来看,似乎满足不了昆明东南亚中心城市的定位。我们再设想,如果在现有万达高楼和滇池之间,引入更多的城市文旅空间,例如有特色的园林绿地布局其间,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离,这样是否会让城市更具度假的氛围感?例如现有的1903等文旅街区的打造,既有旅游休闲的轻松,又有繁华都市的氛围,这样的空间可以在南片区适当扩大和复制。在这些过度空间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空旷的水面,将万达等高塔倒影期间,也可能会有花团锦簇的城市广场。通过园林造景的一些手法借景、引景、障景、透景等运用期间,将城市空间形成相互呼应,连贯整体的文旅片区。然后再到滇池边的湿地公园,我所在省设计院已经按照政府五年计划,着手打造了多处滇池湖岸湿地公园,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但暂时还没有形成沿滇池旅游观光环线。这样从繁华都市,到以特色园林和民族街区的过度空间,再到纯园林的湿地公园环线,最后到宽阔的滇池水面。这样的布局将会极大丰富城市旅游的热度和宽度。

三点建议以点带布面,以线成网,以片成市的大园林设计,仅从园林造园手法角度,对昆明旅游文化营造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出于对城市的热爱,也出于对本职工作的热忱,希望有更多的同行一起来推动春城建设的美好未来。但我也深知城市的发展并不容易,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希望有更多智慧和力量,共同助力昆明成为祖国西南边陲乃至东南亚的中心城市,以自身民族特色及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吸引着八方游客。

(袁未 文,作者系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事业部设计管控处设计师)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珈彤 整理

责编 马寅瑞 王楚云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