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普洱非遗丨第五批省级非遗推荐项目名单公示,普洱11项非遗入选!

日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普洱市的傣族金水漏印、跳菜、普洱茶制作技艺等11项非遗入选该名单,涵盖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四个类目。此次公示期20日,从2022年6月16日至2022年7月6日结束。

(独弦琴传承队伍)

普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丰厚广博、绚丽多彩

让我们一起

了解一下这11个非遗项目吧

↓↓↓

傣族金水漏印

傣族民间剪纸

是金水漏印工艺的基础

先用较厚的构纸

根据梁架、柱子或墙体的尺寸

设计出大小适中的图案背景

剪出或刻出装饰图案

把图案覆盖在

刷好的黑、红土底色漆上

再用金粉拓印制作而成金色图案


金水漏印

是傣族民间剪纸技艺的延续与发展

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金水漏印产品

在傣族民间被广泛使用

已成为傣族人民不可或缺的文化需求


(金水漏印文创产品)

景谷秧塔白茶制作技艺

因源于景谷县民乐镇大村村秧塔组而得名

在普洱茶历史上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芽叶满披茸毛、成品茶肥硕重实

滋味醇和回甜

耐泡饮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据《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县志》载

“秧塔大白茶

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

气候温凉

种植历史有140多年……

当地土官责令精心采制制成‘白龙须茶’

向朝廷纳贡

成为稀有珍品”


跳菜

跳菜起源于景东县安定乡

是筵席上

用掌盘出菜时跳的一种舞蹈

一般由男性表演


跳菜由号班和舞班组成

号班有4人

舞班少则4人,多则不限

但须成双成对

表演最长时间达10分钟


太和甜茶

镇沅县振太镇史称“太和”

自古便是茶马重镇

“太和甜茶”(普洱晒红茶的起源)

是太和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

结合地方茶资源

民族文化、气候特征而独创的茶

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太和甜茶”的最大特点是“甜”

似糖非糖

喝在腹中,甜在心里

具备红茶的清香淡雅

普洱茶的醇厚

是传统历史工艺的结晶


水之灵古茶制作技艺

水之灵古茶庄园位于

墨江县景星镇景星村

村里常年云雾不散

光照适宜

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

水之灵清沁悠长、甜醇花馥的

独特韵味


通过几代传承人的

不断研究和创新

其品相、香气、汤色、口感

被发挥到极致

深受普洱茶收藏者喜爱


双龙麻脆制作技艺

墨江县的传统特色小吃

主要生产地集中在

联珠镇双龙连路村大寨村民小组

因而称“双龙麻脆”

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

总少不了麻脆的身影


双龙麻脆

以双龙小坝子糯米为主料

以麻脆药、红芋头、甘蔗、地瓜

以及染色所需果蔬为配料

成品香酥脆甜

兼具美观与美味


佤族独弦胡音乐

主要流传于佤族村寨

独弦琴外形与二胡相似

规格大小不一

是佤族具有代表性的弓弦乐器

也是传唱《司岗里》的

主要伴奏器乐之一


独弦琴以其独特的音色

鲜明的民族性而流传至今

主要曲调有《孤儿调》《跳新房》

《贺新房》《串寨子调》

《串姑娘调》《迎客调》等


景迈山传统手工茶制作技艺

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技艺

历史悠久

有史料依据的传承关系

可追溯到唐朝

延续至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


自公元180年

布朗族分支在景迈山地区

发现了原始的古茶树

遂在此定居下来

驯化古茶、栽培古茶至今

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野生铁核桃压榨技艺

是以楔式木榨为制油方法的

一门古法技艺

主要分布在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


该技艺因压榨的方式不同

分为站榨和睡榨两种

压榨出来的核桃油完整地

保留了核桃的

营养成分和独特香气


牛皮大鼓舞

是哈尼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哈尼族有鼓必有舞

有舞必有鼓

牛皮鼓舞是四季更替中

围绕稻作生产为核心的祭祀活动

和节日庆典的重要内容


有唱史诗、唱述生产劳动、赞美英雄

歌颂爱情等内容

舞蹈方式有多乐器多鼓群舞

和多乐器单鼓群舞两个流派

孟连傣医药

傣医学起源和发展于

傣族聚居地区

是以“四塔、五蕴”傣族医学理论为核心

研究人类同疾病斗争的

一门民族医学


傣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

针对不同季节的常见疾病总结出了

不同的应用方药

孟连傣医药多是以家传

或寺庙师徒相承

通过口授、贝叶经书学习、手抄本抄录

等方式世代传承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朱正 文

普洱市非遗中心、普洱非遗客厅、景谷县文化馆、郭春祥供图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