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充分展现我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民族职业教育特色方面的显著成效,文旅头条派出采访组进入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围绕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办学特色、发展成果等重点,对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专访,并推出系列报道,旨在充分展现学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发展势头和精神面貌。
夏季的一个清晨,记者走进了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对学校副校长李汉臣进行了专访。从学校管理到招生就业,从人文关怀到民族团结教育,通过李汉臣的讲述,记者感受到了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管理者“全情投入,热爱、关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温暖。
砥砺深耕强管理 精益求精谋进步
教育肩负着时代的使命,百年大计,教育先行。一所优秀的学校,不仅要有优秀的教师,还要有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因为管理理念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
“做一个有人情味的学校管理者,既要在管理的原则和规范上做到有棱有角,更要在管理的具体实施中做到灵动和变通,只有方圆的辩证统一,才能够在深层次上激发人的内驱力,进而使管理达到一定的境界。”谈到学校管理,李汉臣表示,管理取决于人的思想,除了管理者的个人魅力外,管理者的实践精神和勇气也决定了管理的品质。在学校管理中,更应该做到跳出去思考,跳出去看问题,不断提升管理能力。
自从1988年进入学校以来,李汉臣已经深耕省民族中专教育管理34年。“做一个有人情味的管理者,只有关心、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让学校里处处流动着激情和温暖,让每个教师带着幸福走进课堂,让每个孩子带着憧憬走进教室,让每个家长带着期待走进校园。”这是李汉臣一直信奉和努力实现的目标。
铁腕整治除隐患 筑牢校园安全线
安全工作是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校园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据李汉臣介绍,为了给学生营造安全、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学校更换了一教区的教学楼、餐厅的所有钢窗,改造了教学楼的电路,消除了教学楼用电的安全隐患,对三个教区的消防安全系统进行了改造升级,安装防撞柱、增添灭火器、应急灯等设备设施,认真落实消防责任,防范安全隐患。
“我们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采取了多种加强校园安全的措施,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安全排查、安全警示教育活动。每周通过主题班会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加强和相关部门的合作,邀请专业人员到校进行包括交通安全、校园安全、食品安全、防火安全、网络安全、防恐防暴等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此外,‘119消防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特殊日期都会举办相关安全教育活动。”李汉臣介绍。
“目前学校的校园安全管理主要以校领导、教师、校卫队或保安为主,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在校园安全管理中难免出现漏洞和不足。”李汉臣告诉记者,面对管理问题,学校专门建设了新的安防管理系统,把所有旧的前端监控设备和新建的监控前端集成在智能校园安全管理软件平台管理,实现了学校“人”“财”“物”管理的整合统一。为学校师生个人的信息关联、各级管理部门间的业务协作提供了完备的信息查询支持,为全校师生提供多维度、全方位的贴心信息服务,对实现管理协同具有重要意义。
招生就业显特色 凝心聚力出成效
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云南唯一的省属民族类国家级重点中专,是云南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摇篮,在云南民族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发挥着特殊作用。自1979年办学以来,学校不断扩大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的招生范围,确保贫困户学生“能读书、能成才、能就业”,学校还招收全省唯一的特有民族中专班,为扩展职教扶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打下了基础。
谈及学校的发展历程,李汉臣告诉记者,1979至1989年是学校初创、逐步立足的阶段;1989至2003年,学校经历几番转折,最后正式确定为中专学校,并从省级重点发展为国家级重点;2003年后,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学校面临办学、招生等困难,但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学校教学成果颇丰,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常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为云南培养了一大批边疆少数民族干部、专业技术人才、致富带头人,不断助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未来,学校将锚准云南发展‘三大定位’,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精神,以五年一贯制基地建设和高职筹建为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加大学校二期项目推进力度,不断扩大招生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坚定信念、汲取智慧、凝聚力量,激发勇往直前的斗志,鼓足干劲,爱校爱生,不断将我们的学校建设得更加美好!”李汉臣信心满满地说道。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岚兰 文
田维星 江蕊先 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图
张永强 视频
江蕊先 剪辑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