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国企有担当丨四大方面,了解云天化集团十年社会责任履行成效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何雨珍 文/图)8月16日,云南省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ESG)工作新闻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召开。

发布会上,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天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学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天化集团的国企担当、国企情怀、国企价值、国企形象等四个方面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和成效进行发布。

十年来,云天化集团主动融入国家和云南省发展大局,践行国企担当。

以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持续带头践行稳价承诺,做好化肥的“保供稳价”,确保每年1200万吨化肥供应,服务全国5亿亩耕地,得到国家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持续推动肥料绿色转型,推广科学施肥、精准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保障土壤健康,解决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用肥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秉承绿色科技服务现代农业的理念,以工业化思维,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项目,助推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高水平发展,做出示范引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探索面源污染治理,积极参与到云南省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中。

主动融入云南产业强省战略,依托磷氟等资源禀赋和全产业链优势,打造精细磷化工、氟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商招商”引进下游头部企业进行合作,快速推动一批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在云南落地,云天化的50万吨磷酸铁电池新材料前驱体及配套项目正全速推进,其中一期10万吨已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带动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助推云南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发展。

积极参与云南省辐射中心建设,构建全球供应链平台,以货贸、加贸、境外种植和农化服务等经贸往来,进一步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民间互联互通,践行排头兵的国家战略。连续多年保持云南省外贸发展综合贡献百强第一。

十年来,云天化集团推进产业帮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体现国企情怀。

秉承“因农而生,为农而兴”理念,通过带动、示范、引领,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农技服务、培育三农队伍等,切实解决农业生产“种好、卖好”两大关键难题,帮助农户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云花项目已帮助周边2000余人就业,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带动周边1.2万种植户,户均将增收1.6万元;云米项目已累计同2200多家农户合作完成12.1万亩优质水稻订单种植,户均增收约1.5万元;云菜项目建成云南首家大湾区“菜篮子”展示交易中心,订单辐射2.8万亩;全国25个云天化科技小院服务当地农户的作物种植。

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常规帮扶项目每年投入超380万元,累计投入超7000万元,在当地进行养殖、种植等产业培育,投资开展“镇雄县雨河镇高原特色现代设施农业”等项目建设,帮助当地农户整体脱贫脱困,获得稳定收入。

十年来,云天化集团始终坚持改革发展为第一要务,彰显国企价值。

聚焦主责主业,坚守制造业本质,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从2012年资产854亿元、营收599亿元、利润总额1.29亿元,到2021年资产近1000亿元、营收820亿元、利润总额53.4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2年的人均15万元提升到2021年的67万元,累计上缴税费超过221亿元,各项指标不断优化,企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社会贡献的能力持续提升。

坚持深化改革,以双百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纵深推进各项改革,集团总部职能部门压减42%,下属主要单位组织机构数精简51%,全面激发了企业的整体活力和效率;下属云天化股份入选全国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企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为国企改革贡献了云南经验。

坚持创新驱动,通过数字化赋能向智能制造、先进制造升级;实施“三新战略”,持续推进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科研投入逐年增加,2021年科研技术投入11.8亿元。目前,肥料板块新型肥占比已提升至26%,非肥业务占比已提升至35%,非肥板块利润占比已超过50%,精细磷氟化工向高端化发展,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十年来,云天化集团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共赢的社会关系,提升国企形象。

搭建员工健康成长的职业通道和平台,打造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和学习型班组,让2万余名员工及其家庭安居乐业。近年来,集团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和职业经理人改革,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面向全体员工构建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差异化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了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形成了管理人员“跑起来”、全体员工“动起来”、各级组织“转起来”的良好局面,全体员工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空前高涨。

构建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注重产业链上各个合作相关方的价值创造,携手产业链、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构建健康的产业链生态,实现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十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投入超过52亿元,大力开展绿色矿山、绿色工厂、绿色产品“三绿工程”建设,全面推进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和资源利用。这些年来,累计矿山复垦植被超过6万亩,可复垦植被率超9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获评7座绿色矿山、15个绿色工厂、91个绿色产品。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零距离感受绿色工厂、绿色矿山的环境,构建新形势下社会、民众与企业的和谐共生关系。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