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高速发展,良好的发展局面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的民俗风情,高效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十年来,云南文旅也在发生着多样性的变化,旅游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文旅融合不断深入推进,全域旅游不断升级,科技赋能的文旅新业态、新产品给人们带来更多新的旅行体验,文旅行业服务质量的提升给云南文旅带来了许多赞誉。这十年,是云南文旅人勤奋进取的十年,是值得记录的十年。在此背景下,文旅头条新闻网推出“云南文旅这十年”专题报道,聚焦云南文旅这十年的发展,遇见云南文旅在奋进中未来可期的“模样”!
这十年,是深入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云南文旅转型升级、克难奋进的十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立足省情、顺应时势,将文化旅游业发展纳入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重要部署,与时俱进制定若干重要政策措施。2013年提出《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2016年印发《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2018年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2020年将文化旅游业列入全省五个万亿级产业重点培育,2021年制定《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2年制定《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出台落实《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引领推动文化和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体系逐步健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业态更加丰富,数字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云看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加速崛起,大众旅游、智慧旅游持续发展,自驾游、露营旅游、康养旅游等引领休闲度假新潮流。
十年来,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98.9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92.16亿元,体量增长2.32倍。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建水紫陶、鹤庆银器、个旧锡器、剑川木雕、开远根雕等具有浓郁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年产值均在10亿元以上。旅游主要指标实现较快增长,旅游总人次从2012年的2.01亿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8.07亿人次,年均增长22.0%;旅游业总收入从2012年的170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1035亿元,年均增长30.6%;旅游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655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778亿元,年均增长15.3%,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6.4%提高到7.7%。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两年多来,旅游业遭受严重冲击。我们统筹精准疫情防控和文旅业恢复发展,严格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在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和行业安全底线的同时,努力助企纾困出实招,推动文旅行业提振信心、企稳向好。今年年初以来,共为涉旅行业减税降费15亿元,100%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2.4亿元,发放促旅消费券1.55亿元,补助文旅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贴息2896万元,奖补100家旅行社、20家旅游演艺企业纾困稳岗资金5550万元,指导71家A级景区减免门票,争取到地方政府专项债12.44亿元支持文旅产业恢复发展,旅游市场信心大幅提振、旅游复苏步伐加快。今年1—7月,全省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537亿元,同比增长54.6%。接待游客4.3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56.8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3.2%和80.0%。7月单月实现历史以来最高最快增长,接待游客992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3%、54.1%,恢复到2019年的138.6%、119.6%,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一度保持单日运送旅客量全国第一,“一半的中国人在云南”一度刷屏。我们持续策划做好“35102”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储备50个百亿级、100个50亿级、150个20亿级、300个10亿级文旅项目,打造“16个10”的世界级文旅产品,努力成为引领全国旅游发展创新的一面旗帜。力争到2025年接待游客突破10亿人次以上、实现文旅总收入2.2万亿元以上,文旅产业增加值超过3500亿元、占GDP比重突破10%。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整理 代汪媛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