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十年】外贸进出口达2791亿元 云南自贸试验区三年成绩单出炉

8月29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云南自贸试验区专场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三年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云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5.6万户,占同期全省新设企业的11.98%;完成外贸进出口2791.36亿元(含边民互市),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的32.58%;实际使用外资5.87亿美元,占同期全省使用外资的28.71%。自贸试验区开放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发布会上,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红就云南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三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向社会进行分享。

三年来,云南自贸试验区推试点、谋创新,切实发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印发了支持云南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推进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自贸试验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等。通过顶层设计,为改革创新提供政策支持;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差异化创新发展道路,实现“全国首创”和“沿边跨境”有机集成。三年来共形成27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上报国家84项、省内复制推广46项,属沿边跨境特色53项、属全国首创46项。“边境地区涉外矛盾纠纷多元处理机制”成功入选“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力交易平台”由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通报宣介。

三年来,云南自贸试验区强口岸、增保障,通关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

以“三智”理念为引领,率先在德宏片区创新实施“一口岸多通道”管理模式,拓展和丰富口岸功能;推动在昆明、磨憨口岸新设6条“一带一路”专用通道,新增磨憨铁路、河口公路、河口铁路、天保公路4个口岸为泰国过境第三国进出口水果口岸。近三年,对越南、缅甸、老挝增加部分水果和农产品进口,9种植物源性中药材、13种植物源性食品获得检疫准入;开展跨境农畜产业合作新模式,全国首个“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政策落地,老挝、缅甸屠宰用肉牛获准输华;创新实施“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模式,上线“边互通”手机App, 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线上结算29.83万笔业务,总金额23.23亿元;加快口岸指定监管场地建设,创新“出境低风险竹木草制品检疫监管”新模式,施行符合条件的农产品、水产品快速检验检疫模式,试行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制度,审批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针对疫情期间的跨境物流特点,推出分段运输、非接触式货运交接模式等海关监管方式,全力做好“保货畅通”,河口公路口岸2021年进出口货运量实现疫情下同比增长11.2%;建立“提前申报”“集中申报”“快速通关”等便利化通关模式,简化通关手续。

三年来,云南自贸试验区拓班列、优航线,多式联运能力不断提高,物流产业蓬勃发展

抢抓中老铁路开通新机遇,实现新突破。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维护好运营好中老铁路开发好建设好中老铁路沿线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部门协调和政策引领,全力推动中老国际货运列车稳定向好运行。中老铁路通车运营8个多月来,“黄金线路”作用不断彰显。截至8月27日,累计开行国际货运列车1808列,货运量118.5万吨,货运总值近百亿元。其中,云南累计发运国际货运列车1442列,占全国80%,货运量103.3万吨,占全国87%。中老铁路不仅架起了我国从陆上通往中南半岛国家的便捷桥梁,畅通了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间经贸往来和合作,同时,也实现了中老铁路、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互联互通,为畅通东盟与欧洲、东盟与日韩经贸往来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大通道。

截至2022年2季度,云南省物流产业市场主体2.21万户。2021年,现代物流业总收入实现7083.10亿元,同比增长20.7%,2022年1至7月,全省现代物流业总收入3417.22亿元,同比增长10.3%。

三年来,云南自贸试验区强金融、培业态,区域性跨境贸易中心正在形成

创新构建跨境金融保障新体系。截至2022年7月,云南自贸试验区四至范围内共有银行保险机构网点367个;支持“走出去”企业以境外资产和权益为抵(质)押获得贷款,涉及缅甸、老挝等国家和地区的项目11个;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截至2022年7月,银行共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791.94亿元,占同期全省结算量的39%。

形成连接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商产业新生态。昆明、德宏、红河获国务院批准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完成德宏、红河片区边境仓改革任务创新,搭建中缅、中越跨境电商优进优出的载体平台;创新跨境电商监管和服务方式,开通国际邮件、商业快件、跨境电商“三场合一”“同场作业”新模式。2019至2021年,云南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213%、217%、317%,2022年1至7月同比增长238%。

市场采购贸易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持续推进通关一体化模式发展,完善联网信息平台、海关查验中心建设,积极探索本地农产品出口,推动线上收结汇便捷畅通。2021年,云南省市场采购贸易累计出口48.5亿元,同比增长583%。2022年1—8月,完成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申报27亿元。

三年来,云南自贸试验区育主体、激活力,区域性跨境产业不断集聚

昆明片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三年来,实现新设外资企业数、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工业总产值、一般公共预算等主要经济指标翻番。红河片区3年来共签约合作项目56个,协议总投资411.7亿元,已完成公司注册37个项目,22个项目落地运营。德宏片区创新推进中缅跨境农业合作,建立境外甘蔗、肉牛种养基地面积143万亩,农产品年进口100余万吨。建成跨境电商监管场站,实现交易额26.66亿元。

云南自贸试验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重要指示精神,制定《云南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实施方案》系列制度,为规范边民互市贸易行为、切实增加边民收入提供制度性保障。

截至目前,云南自贸试验区内实有市场主体突破30万户,较挂牌成立前增长42.65%,区内实有市场主体数、新登记市场主体数占全省比重为7.34%、5.83%,远超国土面积比重。

三年来,云南自贸试验区搭桥梁、系纽带,区域性跨境科教、医药、能源、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跨境产学研合作领域持续深化。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外籍及港澳台人才省级管理权限统一下放至3个片区;建设澜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立项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立项支持新建5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截至2022年7月,各片区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777件,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实现技术转移超过200项,培养国际职业技术转移经理人400余名,共建19个国际联合创新平台,新建8个海外科技示范园/基地,建立专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特色平台15个。

医药产业合作平台不断完善。开辟境外人员入境就医紧急救助绿色通道,建设区域性国际诊疗保健合作中心;建设药物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引进高端技术人员团队开展检验检测、制剂生产服务,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提供符合ICH技术标准的研发服务;立项建设现代化中药创新研发平台,搭建现代化中药开发研究中心,建立现代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云南道地药材品质评价体系、构建欧盟中药CACP、DAC、CEP认证注册体系和南亚、东南亚中药注册体系。

跨境能源合作发展迅速。开具全国首张基于区块链溯源的“绿色用电凭证”,累计溯源绿色电量1028亿千瓦时,绿色电量折合节约标煤约3393万吨,折合减排二氧化碳9026万吨;签署中老115千伏双向电力贸易协议,中缅230千伏电力联网加快推进;建立“互联网+”电力交易平台,大幅降低跨境电力交易成本,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注册的跨境主体超过百家。

三年来,云南自贸试验区破难点、疏堵点,对标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省级管理权限下放。推进“一业一证”改革。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难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制定出台的市场准入、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规范性文件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推动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为广大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推进自贸试验区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试点。深化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运用,加大住所与经营场所登记改革力度;率先开展RCEP协定规则及成员国国别研究,印发《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行动方案》,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

下一步,云南自贸试验区将努力建成国内大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国际市场之间战略纽带的先行示范区,努力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国际市场之间沿边开放的重要前沿,推动形成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核心增长极。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何雨珍 文/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