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6人拟入选!云南省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推荐名单正在公示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朱正 文)日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关于公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公告》,经专家评审、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拟推荐48人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普洱市澜沧县《牡帕密帕》传承人罗扎母、孟连县《宣抚司礼仪乐舞》传承人岩依、孟连县《傣族白象、马鹿舞》传承人岩相、景谷县《打陀螺》传承人李少春、宁洱县《普洱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兴昌、西盟县《佤族织锦》传承人娜汉6名非遗传承人入选该名单。

(国家级非遗项目——打陀螺)

澜沧县民间文学《牡帕密帕》传承人罗扎母

罗扎母对《牡帕密帕》有较深的理解,能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到由情而起、依情而唱、声情并茂。他把《牡帕密帕》的内容和丰富的思想感情真实地传达给听众,唱出了浓郁的民族韵味、民族风格。罗扎母演唱《牡帕密帕》的风格为大调式,演唱时自然朴实、娓娓动听。


(罗扎母向群众传授《牡帕密帕》)


《牡帕密帕》原本是文言文式的创世史诗,罗扎母将其创新改编为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故事性白话文进行传授,深受群众喜爱。


(罗扎母在去做农活的路上,也不忘向村民传授《牡帕密帕》)

孟连县传统音乐《宣抚司礼仪乐舞》传承人岩依

岩依自幼喜爱傣族民间音乐,对民间演奏乐器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与笼三龙、赛交等师傅学习,岩依掌握了傣族民间传统乐器“省”和“多罗”的演奏技巧,同时成为了宣抚司乐队主唱及民间傣语歌手。

(岩依弹唱宣抚司礼仪乐舞代表性故事《所•婻窝罕》)

(傣族民间传统乐器“省”,也称为“玎”)

凭借对传统音乐的热爱、执着和多年的勤学苦练,岩依积极参与非遗传承活动,他演奏的各种不同类型曲目及歌曲,在当地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大的影响力。

(岩依在为演出做准备)

(岩依支持孟连县文化馆暑期培训工作)

孟连县传统舞蹈《傣族白象、马鹿舞》传承人岩相

岩相用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去演绎白象、马鹿舞,把白象、马鹿舞的传承当成了一种追求。多年来,他不断传承和发扬白象、马鹿舞,让更多人去了解和认识这种富有民族气息的艺术形式。

(马鹿舞动作——“马鹿抓痒”)

(岩相在教授马鹿舞动作)

每年泼水节、神鱼节期间,孟连县勐梭小组的马鹿舞者们在他的带领下游演于各个社区、广场,让来到孟连的游客近距离感受这项传统艺术。岩相为白象、马鹿舞付出着自己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非遗传承、宣传、保护中,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傣族传统舞蹈的艺术魅力。

(岩相与徒弟岩虎做白象、马鹿舞基本准备动作)

(岩相为学生做马鹿舞动作讲解)

景谷县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打陀螺》传承人李少春

李少春从小跟随父辈和陀螺前辈学习制作陀螺,打陀螺的方法和技巧,加之自己多年的辛勤钻研、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陀螺制作风格和超群的打陀螺技艺,成为景谷县名副其实的“陀螺王”。


为了向更多人传承打陀螺技艺,李少春在景谷县建立了“勐卧陀螺俱乐部”,并将自己所掌握的打陀螺技术、陀螺制作技艺及裁判员技艺无私传授给他的弟子们。李少春是当地打陀螺的带头人,在景谷县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宁洱县传统技艺《普洱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兴昌

李兴昌是普洱贡茶传统制作技艺的第八代传人。多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传统制茶技艺的研究,熟练掌握了普洱贡茶的制作工艺,并将现代制作工艺融入到传统制作工艺中,他精心研制的贡茶工艺系列产品受到国内外普洱茶爱好者青睐。


(李兴昌传授贡茶技艺)

李兴昌的茶产品曾多次荣获中国名优茶竞赛特等奖、金奖、银奖等大奖,并把获奖产品拍卖所得款项捐赠给慈善机构。2017年5月,李兴昌被普洱市委、市政府授予“大国茶匠”称号,同年7月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首席技师”称号。

(首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金奖——“金瓜贡茶”)

(李兴昌在首届中国茶马古道节上表演普洱贡茶制作技艺)

西盟县传统技艺《佤族织锦》传承人娜汉

娜汉自幼喜爱佤族织锦技艺,15岁便开始学习织锦技艺,30岁时已能娴熟编制佤族衣服、筒裙、挂包等产品。她不断精进技艺,全面掌握了佤族织锦编织技艺,经她编织的产品图案清晰、美观大方,具有鲜明的佤族民间传统风格,在当地颇具影响力。

娜汉在绕线,为织布做准备

几十年来,娜汉不仅多次参与非遗展演活动,还积极参与佤族织锦技艺、佤族民歌的传承教学活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佤族织锦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对佤族织锦技艺及佤族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娜汉开始织布挑花

娜汉担任佤族织锦进校园培训班教师


普洱市非遗中心、各县区文化馆、石翠红、岩泰、蒋淋、钟默供图责编 刘榕杉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