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新火试新茶!这个冬天,来普洱喝一杯非遗茶吧

日前

我国申报的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

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

子项目之一

充分展现出普洱茶的浓酽醇香

(普洱贡茶)

作为茶马古道的源头

普洱茶的重要原产地与核心集散地

普洱除了贡茶之外

还有许多充满韵味的非遗好茶

今天,让我们走进普洱

共品一杯普洱非遗茶吧

宁洱普洱贡茶

据史料记载

生活在宁洱境内的先民

种茶、贡茶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随贡茶的历史

经千百年的实践而约定俗成






2008年6月

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

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该技艺蕴含着浓厚的

历史文化内涵

为普洱茶品牌工艺的形成及茶产业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墨江水之灵古茶

水之灵古茶庄园位于

墨江县景星镇景星村

村里常年云雾不散,光照适宜

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

水之灵清沁悠长

甜醇花馥的独特韵味


水之灵古树茶芽头饱满,叶片厚实

条索肥壮显毫,香味独特

汤色金黄透亮,生津甘甜

通过几代传承人的不断研究和创新

其品相、香气、汤色、口感

被发挥到了极致


墨江须立贡茶

须立贡茶原产地

墨江碧溪古镇

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

宫廷将须立贡茶定为

普洱府贡茶之一


须立贡茶香气厚重持久

汤色金黄明亮,涩少苦轻

口感甘甜,杯底留香

须立贡茶生产工艺

随贡茶历史的发展逐渐成熟


米地贡茶

米地贡茶园位于墨江县新抚镇界牌村

当地有传闻

清朝乾隆皇帝品饮该茶后赞口不绝

赐“岁俸京师”牌匾

米地茶自此被称为“迷帝茶”

岁贡清廷


米地贡茶条索较细

芽多外形标准统一,汤黄绿透亮

茶香中有少许兰香

回味甘醇爽滑,滋味醇厚生津

山韵明显,杯底留香

“迷帝”之名,名副其实


景谷秧塔白茶

因源于景谷县民乐镇大村村秧塔组而得名

在普洱茶历史上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芽叶满披茸毛、成品茶肥硕重实

滋味醇和回甜

耐泡饮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据《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县志》载

“秧塔大白茶

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

种植历史有140多年……

当地土官责令精心采制

制成‘白龙须茶’

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


景谷李记谷庄团茶

采用云南无量山系

百年乔木型云南大叶种老树

晒青毛茶为原料

芽长肥壮,白毫较多

叶片大而质软,持嫩性好

发酵过后所产生的有益菌种

更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经过数代人的实践

形成原料采选

杀青揉晒、蒸压成形

包装入库四个程序

并遵循手工、卫生、精制原则

已形成完整严明的工艺


镇沅太和甜茶

镇沅县振太镇史称“太和”

自古便是茶马重镇

“太和甜茶”(普洱晒红茶的起源)

是太和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

结合地方茶资源

民族文化、气候特征而独创的茶

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太和甜茶”的最大特点是“甜”

似糖非糖

喝在腹中,甜在心里

具备红茶的清香淡雅

普洱茶的醇厚

是传统历史工艺的结晶


澜沧景迈山传统手工茶

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技艺

历史悠久

有史料依据的传承关系

可追溯到唐朝

延续至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


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分为

采茶、摊凉、杀青

炒茶、揉捻、晒茶、拼配、筛分

压制等多道工序

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要求很高

全凭经验掌握


江城老帕卡茶

帕卡茶起源于江城县

过去,春夏采摘的嫩茶叶

大部分被制成普洱茶或绿茶出售

茶农自己舍不得喝

便把秋后的老叶子制成帕卡茶来喝

帕卡茶就这样传承了下来


帕卡茶是高温茶

煮着喝比泡着喝更有味道

拢上一塘火,煨上一罐帕卡茶

小火加温后慢慢煮泡

茶汤的香味随即释放出来

汤色金黄透彻,香味纯正清冽


且将新火试新茶

与亲朋好友围坐一堂

伴着茶叶的清香

聊聊家常,讲讲趣事

那是一种真实而温暖的记忆

这个冬天

来普洱喝一杯非遗茶吧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朱正 文

普洱市非遗中心、景谷县文化馆、子涵供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