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锡工匠】王仁志:学无止境 保持前进姿态

在文山州马关县都龙镇的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矿区,郁郁葱葱的青山环抱着的露天采矿场,数十辆车轮比人还高的大型矿车和电动液压铲有条不紊的工作着,记者在这里遇到了80后采矿工人王仁志。

吃苦耐劳 始终站在艰苦的一线

王仁志,1989年6月出生于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19岁那年进入云锡集团旗下的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在露天采矿场挥洒汗水。外表老实、憨厚的王仁志干起活来也很靠谱,老实做人,勤恳做事已经刻在了这个贫困家庭出生的青年骨子里。露天采矿场的采矿工作需要采矿工人驾驶庞大的挖机在爆破过的岩层上准确识别矿石,并用挖机铲斗的切削刃切割矿石,并把矿石装入斗内,再调转铲斗方向,将矿石转移到矿车上。这是记者在现场看到的操作过程,进入王仁志工作的驾驶室,在这个围得四四方方的小格子里,目之所及尽是眼前的这面墙,除了石头还是石头,再伴随着装矿石时驾驶室的不停左右摇摆,很难不让人产生反胃的感觉。然而,这却是王仁志工作的日常,他一脸从容地笑着说,“那么多年,都习惯了”。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王仁志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勇敢面对每一次工作中困难和压力,对工作报有极强的责任心。2012年年前的一个早上,刚下夜班回到家准备休息的王仁志接到班长打来电话。“矿场工地上有紧急情况,急需解决,如果你太疲惫不能坚持回来的话,我再叫其他同事。”王仁志从电话里听出了事态的严重性,顾不上母亲刚煮好端上桌的面条,当即决定马上返回工地。工地距离王仁志的家比较远,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后,他回到工地,就立马投入到工作中。到了现场,挖机前进的路段前方正在慢慢垮塌,上百万的挖机开不下来,如果不及时解决,公司将承受重大损失。熟悉挖机操作的王仁志细致观察现场后,提出用挖机从山坡的另一面挖掘新的道路,并亲自爬上挖机,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新开辟了一条道路,把挖机安全开回了安全地带,避免了公司因此造成的重大损失。这一年,王仁志被公司授予2012年度“优秀员工”荣誉称号。

保持上进 前进道路没有终点

为能更好的完成作任务,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王仁志不仅积极参加公司安排的技术教育,还会利用工作之余通过网络查询、报刊、书籍阅读等形式,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自己的操作技能。平日里,他会在混在厂里维修班偷师学艺,给维修人员打下手。通过在维修过程中的不断沟通交流,他对挖掘机特别是电铲各传动、液压装置,包括各部件装置如何工作运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时还尝试上手维修。一番学习下来,日常工作中的电铲故障,他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是什么部件或装置出问题,及时上报维修部门,减少因故障上报不清楚导致的耽误维修工作。几年来,在处理各类大小问题、故障的过程中,他也学会遇事冷静思考,反思自己不足,进一步提升自身操作和理论水平。

对于一名勤劳、上进的青年而言,前进的道路永远没有终点。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是全云南省第一家拥有纯进口电动液压铲设备的公司,电铲刚到采场的那天,得知能报名驾驶电铲,王仁志迫不及待地报了名学习。“还能操作国际先进的进口设备,想想都很兴奋。我常常会利用中午吃饭时间,跑到电铲组装现场,看老师傅们组装电铲。”王仁志介绍。

刚开始驾驶电铲时,王仁志对电铲各项部件的操作技能并不熟练。懂得笨鸟先飞的他就用其他同事下班离开后的时间,独自加班学习电铲各项操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仁志通过不断的努力及坚持,很快熟悉了电铲设备的各项装置,并能较好的操作电铲设备完成相关工作,并通过公司层层考核,荣幸的成为了一名电铲驾驶员。2013年,公司举行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劳动技能竞赛,积累了一身“武艺”的王仁志有在比赛中大展身手,获得了“华联锌铟技术明星”荣誉称号。2017年,他又在公司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乙级竞赛中取得第一名的佳绩。2018年参加云南省电动液压铲技能比武,他又荣获全省第一名。

多年来,王仁志每天上机前,都会花10多分钟的时间对电铲进行检查,检查主要螺栓是否松动,各回转系统、液压系统及发动机油水是否正常,保障安全生产的意识早已刻在了它的心里。也正是因为坚持安全、负责的工作态度,2013年成为一名合格的电铲驾驶员至今,王仁志的工作中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回顾过去的工作,王仁志认为自己取得过一些成绩,但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设备和生产理念的更新、改进,个人也需要有创新的思维,跟上形势,继续加前进。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文

杨雷 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