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遇见云南丨傣族织锦、土陶展示芒市非遗之美

德宏芒市地处云南西部,少数民族风情浓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中,有“水的民族”美称的傣族人依水而居,他们勤劳智慧,创造了织锦、土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世人展示芒市的非遗之美。

传情达意的傣族织锦

在芒市珠宝小镇有一座傣锦坊,坊内收藏展示着各式各样的傣族织锦作品。此外,还有传承人现场编织傣锦,展示傣族织锦技艺。这里除收藏展示傣锦作品外,也售卖背包、腰带、围巾等傣族织锦手工艺品。

据傣族织锦市级非遗传承人雷安座介绍,傣锦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艳丽,坚牢耐用,是流传在傣族民间的一种古老的手工纺织工艺品。自己十三岁那年,看到母亲和姐姐纺织,便对织锦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便利用课后零碎时间,自学织锦技艺,看到过路行人背着好看的背包,围着亮眼的围巾,穿着漂亮的衣裳,她就一一记下图案,再回家摸索着织出同样的款式,或加以自己的设计,织出新的图案。

就这样,在没有人手把手详细教学的情况下,雷安座凭着自己对织锦的喜爱坚持练习,织锦技艺日益见长,逐渐也学会了纺线、织布、裁剪、做衣等各种民族服饰缝制技艺。如今,她一共教授7个徒弟,在家还形成小型家庭手工作坊,制作传统傣族嫁衣、筒帕等织锦产品,织锦产品销售情况良好。

据了解,雷安座的手工傣族织锦制品不仅深受当地傣族群众的喜爱,也受到了来自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她织的小手包、筒帕、花裙、披肩常常作为伴手礼送给国内外宾客。织锦传情,经纬编织出了傣家人民对远方客人的深情厚谊。

古老质朴的傣族土陶

进入芒市轩岗乡芒棒村芒项村民小组,就有一个傣族传统制陶技艺传习点和一个傣陶馆映入眼帘。两位傣族老人叶板、岳孟团每天都在这里制坯烧陶。每到周末,这里格外热闹,许多芒市城里的家长带着小孩来这里体验制作傣陶。

据叶板和岳孟团介绍,德宏傣族的原始制陶技艺,傣语称为“沫端”,是一种慢轮制坯、露天堆烧的制陶技艺。她们在十二三岁时,就帮着家里的奶奶挖土、舂土,一起制陶。目前,他们已搭档多年,彼此极为默契,七十多岁的他们对傣陶的热爱丝毫不减。

凭借着对傣陶的执着和热爱,叶板和岳孟团两位老人被评为了傣族传统制陶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芒项村也成为了傣族传统制陶技艺传习点,并建立了德宏州第一个傣族土陶传承体验基地。

目前,他们的傣陶产品主要有罐、锅、壶、甑、花瓶、花盆等,主要用于栽花、蓄水、庭院装饰等。一个傣陶产品需要经过取土、舂土、筛土、制坯、打坯、拍花、干燥、烧制等环节才能制作出来,这些环节全部手工制作,耗时费力。“大一点的傣陶10元,小的5元。周末来体验制陶每人5元,烧制好带走陶艺作品只需10元。”叶板和岳孟团说。

物美价廉的傣陶制品也为老人们带来了许多订单。大的订单,需要制作的陶艺产品多,叶板和岳孟团就带着村里会制陶的老人一起做,为他们增加了一定的收入。如今,芒项村也以傣族土陶制作技艺为核心,注重民族文化、民间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性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效促进了当地群众增加收入,推进乡村振兴。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航 文

李航 韦福娟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刘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