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锡工匠】王博:分析检测的“行业尖兵”

每一个完美实验都离不开淋漓尽致地付出,每一次进步都是自我肯定、奋发前行的动力;专注、严谨是做好分析检测工作的前提,进步、创新,方能在平凡岗位中塑造不凡。

他默默地坚守,只有汗水记录着付出;他没有豪言壮语,但眼神透着无比的坚定。他从事分析检测工作14年,在日复一日的分析检测工作中“淬炼”品格,在方法创新和技术进步中彰显造诣,从一个帅气小伙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行业尖兵”,并于2012年荣获云南省岗位技术能手称号。他就是云南锡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王博,主要从事分析化验、样品检测、标准定值、复杂样品处理,以及分析方法标准验证、起草、修订等工作。

勤学钻研

2006年,王博通过云南锡业集团定向社招,经过一年的学习培训来到了云南锡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刚进公司时,他也面临着广大青年从业者都会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日常工作中。茫然失措的时候,前辈和同事的悉心教导和热心帮助,让他快速适应了工作和生活,也学习到了很多。

沉稳的性格、钻研的态度、严谨的作风,让王博在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时游刃有余。经历无数个攻克技术难题的日日夜夜,王博踏实肯钻研的劲头越来越足,也让他在学习与实践、不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中迅速成长。

面对困难,王博敢于面对,群策群力,积极解决问题。在略显枯燥的分析检测工作中,需要的更多是耐心、细心、严谨。也正是凭借着这样日复一日的打磨,王博一次次突破技术难关,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匠心”。

14年来,王博先后参与并完成了公司产品如四辛基锡、二辛基氧化锡、甲基氧化锡、辛酸亚锡、氧化亚锡以及高钼钨精矿中三氧化物的测定等分析方法研究以及标准的起草、修订、验证工作;参与了锡铸态光谱单点标准样品、无铅锡基焊料标准样品、铜铅锌原矿标准样品等标准样品的研制,以及均匀性检验、定值工作,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检验工作从来都不是轻松惬意的事情,在高温、高寒、高空,或是幽闭、窄小、有毒空间检验的王博身穿工作服,一手提着试管,另一只手则平稳地拿着烧杯,眼睛紧盯着管内液体,眼神始终坚定而专注。在他身上,你能感受到一股沉静而内敛的气息。

所有付出心血与汗水,都源于对工作的热爱。自参加工作以来,王博致力于有色金属矿物、化工产品、冶炼中间产品、废水及其他物料的分析检测工作,担任过检测室主任,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培养新人,时刻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忘初心,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水平,培养自己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将公司的发展同自身发展紧密相连。

唯有厚积有物,方能薄发如华。在氧化亚锡项目中,王博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其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方法研究,为氧化亚锡行业标准方法的申报做出了贡献。

无私奉献

王博的工作一直没有离开实验室。作为技术能手,他还积极承担传帮带的责任,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劳模精神,和爱企爱岗、敬业奉献的不变初心,为年轻同事做表率。他以“师带徒”的形式,为集团公司培养了多名分析检测人才。

王博一直秉持着“授人以渔”的带徒理念。日常工作中,他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学习方法,无偿地传授给需要的人,直接快速地为企业培养出众多高技能人才。每当徒弟或者年轻同事在工作上遇到难题,王博不会马上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是通过旁敲侧击,不断迂回的方式引导徒弟或者同事们去查询资料,翻查实验记录,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发现问题,从微观世界里的细微差异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精益求精铸匠心,一丝不苟做匠人。成为一名有知识、善技能、能创新的劳动者,是王博的目标。工匠精神对他来说,是一种在职业上更高品质的追求。从平凡到不平凡,从年轻小伙到“行业尖兵”,王博用自己的专业精神和匠心品质,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技能、突破自我,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产品质量“守门员”。

作为一名党员,王博始终树立远大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在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努力提升技能水平,爱岗敬业,不懈努力,为分析检测事业默默地奉献,为公司的繁荣和振兴努力工作,“初心与使命”的故事未完待续……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娇蓉 文

杨雷 图

编辑 李娇蓉

审核 刘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