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月,全国旅游市场迎来了暑期出游高峰。除茶旅避暑游外,红色旅游也是临沧暑期旅游市场的另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带上孩子走进临沧红色景区、参观红色文物保护单位、聆听红色故事、体验红色场景、感悟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全市红色文化“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红色旅游掀起新热潮。
日前,临沧市沧源自治县班洪人民抗英纪念馆迎来了一群平均年龄只有10岁的小小研学团队,在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解下,“小学者们”身心被带入革命时期的热血年代。
为加强对全市红色革命文物资源的价值梳理和利用,临沧市通过纵向的深度挖掘和横向的广度归纳,为红色旅游提供不竭的源头活水。2021年1月云南省公布第一批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临沧市共有90处入选,目前全市已登录上报的可移动红色文物达20件/套,临沧市班洪人民抗英盟誓址、临沧专员公署旧址、临翔区博尚一二0团旧址等90处文物保护单位已被云南省文物行政部门公布为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深挖细研,在形式创新上走宽路。红色旅游吸引力强不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红色文化是否得到全面展示、灵活表现、深度体现。这方面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班洪人民抗英盟誓址进行了积极探索。班洪通过不断更新呈现方式,发展“多元延展型”模式,利用班洪人民抗英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并采用实物展览、图片展示、声像讲解、资料(宣传册)发放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进行多角度的爱国主义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成为全市各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以班洪人民抗英盟誓址为中心,打造建设了班洪葫芦王地4A级旅游景区,班洪四大嫂红色饭店并推出了沧源自治县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以红色旅游资源为核心,加强红色旅游产业链条延伸和挖掘,强化红色旅游资源在餐饮、住宿、娱乐、文创、演艺等方面融合,并拉动当地经济增长。
深耕细作,在有效传播上下功夫。临沧市充分运用革命文物,就近开展体验教学、主题党日等活动,因地制宜开辟“第二课堂”,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通过拓展红色旅游的游客群体,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的受众群体,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优质资源,有效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深度和广度。
深思细想,在年轻态活力性上找方法。近年来,年轻化成为红色旅游鲜明特征。“00后”“90后”成为红色旅游的新生力量,读革命书籍、重走红色路线、看红色演艺、买红色文创、分享红色之旅等日渐成为年轻人的新潮流。
临沧专员公署旧址(老行署)2021年1月,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2023年3月8日,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合作共建的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滇西南考古工作站,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临沧专员公署旧址挂牌。暑期一到,来老行署的“90后、00后”络绎不绝,吸引年轻人的不仅仅是老行署的文物展示和遗址保护,设在二楼的红色文化特色展览尤为亮眼。各种各样的红色标语、红色文物高度还原上世纪70年代场景,让人有了瞬间穿越感,通过触摸历史脉搏,追寻先辈足迹,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引发更深层次的感触。结合临沧文物文创IP,让临沧红色故事拥有全新的“打开方式”。读革命书籍、看红色展览、买红色文创、分享红色之旅也成为年轻人打卡老行署的三要素。
将“红色旅游+”理念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科普游、乡村体验游、丛林探秘游、观光度假游等融合发展,目前,临沧已开发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茶旅”“红色旅游+康养”“红色旅游+生态”“红色旅游+民俗”等新业态、新产品层出不穷。让传统景区迸发出新活力,让红色文化更加鲜活生动。
深挖、深耕、深思理清临沧红色文化脉络和基础,细研、细作、细想深度推进临沧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变“单一为复合、过客为常客、潜力为实力”。以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红色文化高水平活化利用,让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相得益彰,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来源 “恒春临沧”微信公众号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