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五个节目积极备战云南省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

为积极备战云南省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充分展示大理州非遗保护成果和民族民间文艺创作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近日,大理州按照原真性、传承性、表现力等评选参考细则,根据现场专家评审组的意见,遴选出5个节目将代表大理州参加云南省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并进行了视频录制。

参加展演的5个节目为创作类舞蹈节目《阿妈的油香》、创作类声乐节目《风也可温柔》、创作类器乐节目《横断山颂》、传统类舞蹈节目《彝族大刀舞》、传统类声乐节目《彝族牛歌》,这5个节目涵盖了声乐、器乐和舞蹈等不同类型,展示了大理州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传承。这些节目在音乐、舞蹈和表演形式上都独具特色,能够充分展现大理州独特的民族风情和非遗魅力,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据悉,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每两年举办一届,自1997年至今已举办了十二届。该展演代表了云南省民族民间文艺的最新成就和最高水平,已成为全省性的重要文化品牌之一。云南省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将于10 月22 日至27日在德宏州芒市进行展演,按传统类节目和创作类节目的歌、舞、乐分别评奖,传统类节目设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创作类节目设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另设传承奖和组织奖。10月28日至12月在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进行展播。

大理州此次选拔优秀节目参加云南省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是对全州民族民间非遗文化艺术的认可和肯定,参加此次展演将为全州的艺术团队和表演者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增进大理与各州(市)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展示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及艺术实力具有积极意义。

大理州遴选的这5个民间歌舞乐节目

有什么艺术魅力

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

创作类舞蹈节目《阿妈的油香》:永平油香是回族同胞节日和庆典中必吃的一种传统食品,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吃油香的习俗。特别是回族同胞每逢开斋节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并且还要馈赠邻里乡亲。油香现已成为团结、友谊、幸福的象征。小小的油香承载着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气息,承载着每一个家庭的欢歌笑语,承载着每一个民族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阿妈的油香,那淡淡的带着妈妈爱的面粉香、那满嘴幸福的家的甜。阿妈就好像在我身旁,一直一直的陪伴在我的身边。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无论行到何处,阿妈的味道是不会改变的,带上阿妈的油香,吃一个蕴含无限爱的阿妈油香,这就是家的味道。

创作类声乐节目《风也可温柔》:将淳朴的白族语言与故乡的曲调巧妙融入民谣,在歌词中不着痕迹地植入白语、龙头三弦、剑湖等民族文化符号,采用双语演唱。通过悠扬的曲调,仿佛能看见家乡条砖瓦间的老街小巷、磨得光滑的石板路、晨曦暮光里升起的烟火气、落日余晖中远山的风景,仿佛能听到家乡悠长巷弄里飘过的绕梁乐音。该作品寄寓了白族儿女对民族文化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祝福,触及悠久的民族历史与质朴的民族性格,旨在留住方言(白语),唤醒乡愁,引发情感共鸣,达到推广白语、推介剑川的双重作用,突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核。

创作类器乐节目《横断山颂》:横断山脉、金沙江畔生活着白依人以及其它兄弟民族,这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相传,白依人是跟着勤劳勇敢的蜜蜂渡江而来,白依人尊重祖先、敬畏大自然。红军长征曾经走过横断山、金沙江。白依人婚丧嫁娶离不开唢呐吹打乐,白依人唢呐伴随着人的一生,音色独特,各种礼仪场合演奏共有72调。乐曲表现新时代的人们学习红军长征的精神,与时俱进,继续前进。旨在感恩这片土地,赞颂新时代风貌,赞颂祖国大好河山。

传统类舞蹈节目《彝族大刀舞》:漾濞县鸡街乡彝族大刀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2013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其动作豪放粗狂,独具韵味,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漾濞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漾濞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趋向,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由艺人们不断传承、完善,成为彝族人民流传较为久远的一种民间艺术,是漾濞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民族舞蹈之瑰宝。

传统类声乐节目《彝族牛歌》:在彝族地区曾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一种山歌。不仅男的会唱,女的也会唱。牛歌不仅指挥牛,鼓励牛,还可以借题发挥,诉说孤独,也可以谈情说爱。牛歌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极具代表性,可以说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一个亮点。彝族牛歌高亢悠长,是耕农针对耕而唱的歌,表现了畜主与耕主之间的亲密感情,突出了劳动时的一种情趣。牛歌是牛耕文化中开出的一朵鲜艳的花朵,牛歌不但唱起来动听,而且体现了人牛之间的配合默契,牛耕音乐与大自然的和谐共融,成为浑然天成的绝妙音画。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美溶 文

大理州群众艺术馆 图

责编 吴珂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