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
关于2023—2025年度
“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的公示
其中
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 傣族(花腰傣)服饰
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扬武镇 彝族烟盒舞
拟入选
详情如下
↓↓↓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2023—2025年度
“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的公示
为进一步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普及和繁荣发展,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2023—2025年度“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荐命名工作的通知》(云文旅发〔2023〕4号)要求和《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和管理办法(暂行)》(云文旅发〔2020〕7号)规定,在各州市遴选推荐的基础上,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集中评审、现场抽查并报厅务会研究,确定了2023—2025年度“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现将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月26日至11月1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通过书面形式向我厅公共服务处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应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需提供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678号
邮编:650200
联系人:兰明贤
联系电话:0871-64608353
电子邮箱:ynggwh@163.com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10月26日
附件:2023—2025年度“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公示名单
玉溪这两地为何能入选
“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起来看
新平县戛洒镇,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特色小镇”“云南省旅游名镇”等诸多殊荣,享有“中国最浪漫栖居地”之首的美誉。除了哀牢山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这里还栖居着一个神秘的民族——花腰傣,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每年吸引着各地游客纷纷前来。
花腰傣堪称傣族历史研究的活化石,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具有古滇国皇族服饰的花腰傣女子华丽服饰,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与辉煌的传说,也是花腰傣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花腰傣这个民族根植于灵魂深处的信仰。
花腰傣服饰由自织自染的青布和色彩缤纷的缨穗、银铃、银泡、银手镯等组成,层层叠叠,浑然天成,达到色、形、态的完美统一。姑娘们穿在身上,华而不俗,悠然得体,其精湛、纤巧、别致的程度,堪称绝佳的艺术品。
花腰傣服饰不但保留着远古的遗风,还蕴含了花腰傣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观地体现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审美情趣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穿在身上的艺术,写在身上的历史”。2020年12月21日,新平县傣族服饰(花腰傣服饰)入选民俗类国家级非遗名录。
扬武镇位于新平县东南部,磨盘山东麓,龟枢河西岸,是玉溪、红河、普洱三地州(市)四县五乡(镇)物资集散地和八方商贾云集之地,是省、市、县三级文明窗口,也是全国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重镇和玉溪市25个小城镇试点建设镇之一。扬武镇人口以彝族为主,烟盒舞贯穿于彝族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村村寨寨都有自己的烟盒舞队,男女老幼皆会跳烟盒舞。“弦子响,脚杆痒”,每逢节日、聚会、婚嫁、祭祀,人们都会跳起烟盒舞,故扬武素有“中国烟盒舞之乡”的美誉。
彝族烟盒舞彝语称“楂奇比”(团团转)或“尼盖比”(跳姑娘),俗称“跳乐”,属传统自娱自乐性舞蹈。扬武彝族烟盒舞历史悠久,传说以前当地彝族在无意中发现弹高粱杆能发出声响,于是便边弹边跳,为使脚步统一,便围成圈跳,“跳乐”从此开始。烟盒是彝族吃烟汉子随身携带之物,轻巧方便,随处可见,而且烟盒弹出的声音又脆又响亮,舞蹈时气氛更加热烈,后来人们便将弹跳高粱杆改为弹烟盒,于是烟盒成为“跳乐”中不可少的道具,烟盒舞之名也就应运而生。
扬武彝族烟盒舞以四弦、三弦、牛角二胡、烟盒为乐器伴奏,人数不限。在跳烟盒舞的时候,男的弹奏四弦、三弦、牛角二胡等乐器定乐调,女的手弹烟盒起舞,乐调复杂,舞步以双腿下蹲、骤起提步和双手下垂、小臂摆动为主要特征。烟盒舞大致分为起弦调、行弦调、收弦调和过门调四大类。共72大调,每大调又可分出若干变奏调、和谐奏调,共能延伸舞曲500多调式。
烟盒舞的产生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大部分动作仍保留着原始生产劳作的痕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风土人情,是扬武彝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具有原生态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特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产物。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王艳华 整理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龚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