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的屏边,只早晚感到一丝微微的凉意。在这个没有冬天的地方,适合随时向山野中去探寻。
(空中俯瞰腊哈地火车站 丁目 摄)
我们在周末的清晨驾车从玉屏镇来到白河乡,一路上阳光穿过绿叶的缝隙,洒了一地的光束。沿着南溪河谷,走过一座吊桥,便来到半山腰上的腊哈地火车站。
(站前的吊桥)
因泥石流的破坏,车站已不具备重新开放的条件,自2020年9月起,腊哈地火车站被永久关闭,仅保留一条股道供列车通过。因此,背包客们纷纷前来,记录一下这里的故事,成为人们认识滇越铁路的“一扇小窗”。
车站四周是茂密的山林,站房的空地上长满了杂草。站房后面的小山坡上,有一处标准的两层法式老房子,一百多年过去了,虽经历了数次修缮,却给人一种“风采依旧”的感受。
据说,小楼当年曾是修建滇越铁路的法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家属住宅楼。不禁使人想到,为了修建这条铁路,那些远渡重洋,带着家人来到原始森林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这里,他们与群山作伴,会不会“想家”的情绪也时时萦绕心头。或者,那些阳光明媚的下午,作为家属,也兴致勃勃地打开一把硕大的太阳伞,摆弄着沙滩椅,然后找来一些热带蔬果,煎一块牛排,为家人烹制一顿特别的法式大餐。或许,这是人们修建这条铁路艰难的过程里,少有的温馨和难得的一刻。
腊哈地站建于1908年,是滇越铁路南段的经典工程之一。腊哈地虽为四等小站,却承担了沿线列车编组、机车加油、机车换向、司机交班等作业任务,当时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2016年腊哈地站被列为红河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走进腊哈地站,可以探寻昨天尘封于时光深处的故事,回顾滇越铁路往昔的艰辛与辉煌。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振 文
郭磊锡 屏边文旅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龚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