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here”咖啡馆度过美妙时光

100多年前滇越铁路的通车,带来了许多舶来品,比如咖啡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洋老咪”(在红河,不少老人还这样称呼外国人)最爱喝的饮料,还有沿途开设的咖啡馆,大概就是这个时候的产物。

有些咖啡馆被取名“酒吧”,虽名为酒吧,实际上它还出售咖啡。据说这种做法来源于法国,法国咖啡馆的特点正是咖啡馆和小酒馆的混合产物。

比如“滇越铁路酒吧间”就是又卖咖啡,又卖酒。又比如我们今天要走进的这家“桥·here”咖啡馆,主打的就是“早咖晚酒”,这里白天卖咖啡,晚上就成为人们聚会喝啤酒的地方。

或许每一次的出行,“在路上的心情”很大程度取决于沿途经过了什么。如果用这个维度去衡量我与“桥·here”咖啡馆的距离,大概就是这一趟屏边之旅,不经意路过文化桥时,往桥下看了一眼,这一眼,便得到这一整个下午在咖啡馆里度过的美妙时光。

咖啡馆里各色器具简约而时尚,装饰透出老板年轻的十足的活力。这里经营的咖啡豆有许多来自越南,也有我们云南本地的阿拉比卡咖啡。做法上咖啡师似乎更热衷于推荐奶咖,他的许多奶咖的拉花,像是招牌动作的展示,花哨、有趣,也显示出他对生活的极大热情。

大概是昨晚的酒意未消,咖啡师抽空就懒洋洋地在咖啡馆一楼的躺椅上眯起了眼睛。一楼空地的草坪算得上是“桥·here”的特色,几棵木棉平均地隔开三、五顶帐篷,每个帐篷下就是一桌,人们在这里乘凉,往往相谈甚欢。我总以为喝咖啡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一杯馥郁的咖啡味道中,应该都有故事,有情感,有咖啡多变的醇厚,也有时间永恒的悠香。

在这桥下,我会想起电影《卡萨布兰卡》里的台词,“世界上有那么多城市,城市里有那么多酒馆,你却偏偏走进了我这一间。”

人们每每坐在咖啡馆里,就会和这里的环境,和面对面的人,产生难以言说的缘分、感觉。咖啡的醇厚滋味,就会像日出日落中流逝的时光,总会留下一点印记和味道。

“桥”作为一个咖啡馆的名字,真是好极了。不止因为位置在文化桥下,更因为人们能在这里彼此打开心扉,因为咖啡的“牵线搭桥”,把话都说到各自心里去。从此,无论经过多久,总会有那么一个时刻,让你一下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还有那些熟悉的面孔和犹在耳畔的对话。

想到此,我也仿佛再次读到村上春树,“如此在咖啡馆隔着桌子面对面说过话之后,我甚至觉得很久以前就已认识了她。那类似一种缠绻的情思。”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振 文

屏边文旅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