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尖技艺”堆绣到古朴神秘的小豹子笙,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姿,见证着世代延绵不息的文明传承。大麦地镇邦三村的邦三红糖制作技艺始于宋朝神宗年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现为楚雄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农历腊月的邦三村,香甜的气息弥漫在乡野阡陌间,各家榨糖坊在一锅一模中熟练地浓缩出古老的美味,应季销售,让“寻常百姓家”的地道食品走向市场。邦三红糖采用传统的直风枪灶和连环锅熬制,经过榨汁、过滤、加热、点糖、养糖、搅糖、冷却、包扎等22道复杂的手工工艺,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保留了甘蔗的清香和对人体有益的各种营养元素,是原生态、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经过与时俱进的改良和创新,这个传统制作技艺或在红糖中加入玫瑰花、姜丝、枸杞、桂花、芝麻、红枣等食材,或推出限定款生肖红糖,给美味添趣味,深受大众喜爱。
邦三村地处干热河谷地区,是彝族群众的聚居地,那里日照时间长,降水充沛,沙质土壤,非常适合甘蔗生长。而且,邦三村种植的大多是红皮的老品种甘蔗,这种甘蔗所含的糖分较高,最适合榨糖,加上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出的红糖口感香醇、纯度高、味甜不腻,属于红糖中的上品。再采摘农历10月至12月生长的甘蔗叶子包扎,清香的叶子红糖由此完成。
近年来,邦三村成立了以甘蔗种植、红糖生产和销售为主要业务的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榨糖坊50余个,创新研制红糖口味和造型10余种,带动92户农户种植甘蔗约450亩,产量约1800吨,产生经济效益约10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20%。
“非遗项目让村里这些手艺人有了走上文化建设的舞台的机会,赋予了我们的邦三红糖制作技艺持久的生命力,大家越来越有信心把它好好传承下去。”邦三村党总支书记李学俊坚定地说。大麦地镇邦三红糖、底土粑粑、香疙瘩鸡等“村味”在人们的尊重和热爱、保护和传承中构成了乡村文化品牌的矩阵,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非遗力量。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姚智慧 通讯员 杨梦辰 尹文娟 文/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