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不打烊”,举办“金龙贺岁 书香筑梦”春节主题游园活动,推出“画里的年味——2024年江川民间收藏年画展”和“辰龙瑞福——方懿龙年写龙书法展”,让民众有更多时间和机会走进博物馆,共享文化盛宴,感受别样年味。
大年初一,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与江川区图书馆联动,共同在博物馆内举办“金龙贺岁 书香筑梦”春节主题游园活动,近百名小朋友参加雅歌投壶、海底捞珠、一气呵成、飞花行令游戏活动,充分体验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场游园活动,营造了在博物馆里过大年的浓厚氛围。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用玩游戏赢得的卡片兑换了奖品,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推出“画里的年味——2024年江川民间收藏年画展”和“辰龙瑞福——方懿龙年写龙书法展”,让民众在博物馆提供的这个文化空间中,感受文化的魅力,赋予过年新的仪式感,这种意蕴和趣味为春节注入了新的内涵。
在“画里的年味——2024年江川民间收藏年画展”展厅中,游客们有序排队观展。“这个年画展太有意思啦!”来自外地的胡女士边看年画,边和身边的朋友轻声说话,“我们小的时候,在老家过春节,家家都贴这样的年画,你们看是不是很喜庆很好看!”她说,小时候过春节,家里贴的年画跟展厅里展出的很相似,因为自己常年在外奔波,春节很少能回老家和父母兄弟姐妹团聚,今年也没能回家过年,“小时候,家里贴年画、春联是件挺重要的事情,没贴好前是不允许动筷子的。我父亲总是叫我和他一起贴,我就一手扶梯子、一手抬浆糊,给父亲帮忙,父亲总夸我稳当细心。”看得出来,看展览,忆往事,一幅幅红彤彤的年画勾起了胡女士的乡愁。
在“辰龙瑞福——方懿龙年写龙书法展”展厅里,众多参观者中,有一对看展的爷孙在交流。“爷爷,这些都是龙字吗?怎么有那么多写法呀?龙,究竟又是什么呢?”孩子一边仰头看着自己的爷爷一边问。爷爷笑吟吟地说:“是的,这是不同字体的龙字。龙呀,它是咱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被称作龙的传人,它承载着我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我们每一个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孩子眨了眨眼睛,点点头,举起自己的手机拍了起来,“好有意思,我感觉看这个展我长了好多知识呀,我拍照片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爷爷又说:“你看,创作者还在这几幅画上画了神态各异的龙,这条是不是威猛不凡?这条用你们平时的话说就是呆萌可爱吧。”说完爷孙俩都哈哈笑起来,旁边的参观者也被爷孙俩的对话和开心的笑声感染了,一起笑了起来。
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此次举办的“画里的年味——2024年江川民间收藏年画展”和“辰龙瑞福——方懿龙年写龙书法展”,共展出不同题材的年画77幅,不同年代的历书54本,“龙年写龙”书法作品47幅,所有展品均来自江川区民间收藏爱好者和书法创作者,每天接待参观者500多人。
据悉,近年来,每年春节期间,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除了持续开放特色常规展:李家山古滇青铜文化展、千秋留正气——唐淮源将军纪念展、星抚渔韵——江川鱼文化展,还专门举办应景的专题展览、游园活动,充分满足不同群体的观展、游园需求。参观者中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也有就近出游的本地市民,日均参观人数达数百人。通过精心打造文化产品、不断升级服务,让民众在“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一项新年俗。同时,宣传好古滇文化,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文旅行业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旅头条通讯员 邓瑜 文
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 图
责编 王楚云
校对 李娇蓉
审核 华芳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