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文旅:打造特色文旅IP 让“流量”变“留量”

普洱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文旅产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东方的普罗旺斯”“世界茶源”“中国咖啡之都”……拥有诸多美名的普洱,将如何打造城市IP,将“流量”转化为持久的“留量”,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在3月25日召开的澜沧古茶2024普洱茶咖网络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此进行了介绍。

以世界文化遗产IP为引领打响普洱城市品牌

为让普洱旅游“亮起来”“热起来”“火起来”,普洱文旅高标谋划、高位推进,深挖融合之势、发展之机,以“景迈山”世界文化遗产IP为引领,突出旅游城市建设定位,做好山水、园林、人文三篇文章,着力打响“绝版普洱·香遇世界”城市品牌。紧抓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这一重大机遇,普洱承办了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普洱专场活动,开展了“世界文化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揭牌仪式、景迈山秘境茶旅考察、“共享景迈”推介、“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品牌论坛等7项活动。10个国家共计124名海外旅行商到普洱踩线,13家主流媒体以“你好!中国!你好!景迈山!”为主题开展专场采访,微博话题“透过旅交看普洱”登上全省热搜,景迈山秘境茶旅体验活动入选2023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非遗与旅游融合特色活动典型案例。龙年春节期间,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接待45769人次,热度居高不下。

打造“周末游普洱”品牌让游客愿意来、留下来

为让游客愿意来、留下来,普洱立足文化旅游消费新趋势,打造“白天+夜晚”全时段、“线上+线下”全链条、“传统+时尚”全融合的消费场景和产品体系;开展区域合作,推动区县互动、城乡互动,不断扩大“周末游普洱”的知名度,吸引本地、周边及外地游客周末到普洱旅游,形成品牌效应,促进旅游消费,拉动经济复苏、提振发展信心。今年3月开始,普洱市通过定期举办“周末市民文化集市”、推荐网红打卡点等方式,努力丰富市民游客的周末出游业态,探索构建周末出游新场景。设计周末特色赶街、早晚集市、本土美食、茶咖体验、小演出等互动和参与感较强的旅游产品,设计安排跑步、徒步、骑行、自驾、垂钓等主题运动项目,培育一批露营地、垂钓基地、自驾车房车营地、帐篷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满足周末度假需求。

练好“内功”助推文旅品牌“质效双升”

2023年,普洱文旅围绕游客需求不断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推出茶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创建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3个,目前全市A级旅游景区36个(其中4A级12个),全国甲级民宿3家,入选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个。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云南省红色旅游精选线路共5条。高家寨、那柯里等8个村被评为2023年云南省最美乡愁地,景谷白马山熙康云舍健康度假酒店等6家酒店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一批半山酒店,那柯里、老达保列入全省10种模式2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等。澜沧古茶景迈山传统制茶技艺非遗工坊、墨江水之灵古茶制作技艺非遗工坊等获评云南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景东县(彝族打歌)、西盟县(佤族木鼓舞、甩发舞)等入选2023-2025年度“云南民间艺术之乡”。

下一步,普洱文旅将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培育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推进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业态,带动整个“绿三角”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共同围绕中老铁路打造跨区域旅游品牌和线路,突出茶旅融合、咖旅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客源互送,打造、打响特色文旅IP,把短暂的“流量”真正转化为持久的“留量”,夯实普洱创建旅游城市基础,助推普洱旅游高质量发展。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光耀 通讯员 戴铮 文

王承吉 邓斌 蒲兴南 图

责编 汤雁玲

校对 代汪媛

审核 童文文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