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以来,宁洱县以改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规划为统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引导乡村旅游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荐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村组、乡镇建设“最美乡愁旅游地”、“金牌旅游村”和乡村旅游集聚区,串点成线。
应势扬优,让乡村变景区。宁洱县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中结合基层实际,依托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优势,对各村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进实施“千万工程”,经过不懈努力,充分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农文旅融合的和美乡村,让乡村变景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兴旅、以旅强农的发展路子。同心镇那柯里村那柯里组和磨黑镇星光村大营组被评为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那柯里村典型材料入选云南省2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案例之一。现在的宁洱美丽乡村风景如画,色彩斑斓!一条条平坦的村道贯连全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容村貌大变样,人居环境有了质的提升,处处呈现着城乡共融、特色鲜明、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新气象。
融合带动,让产业变主业。注重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拓展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坚持乡村旅游点优先建设秀美乡村,按照“旅游+”“+旅游”建设模式,集成历史文化、产业支撑等要素,普义乡普胜村半坡寨通过“党组织+市场主体+农户”模式,组织村民开展专业技能和旅游服务知识培训,在吃住上下功夫,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融入市场,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让村民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人有活干、户户有钱赚,有效带动全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目前,半坡寨已连续成功举办休闲垂钓比赛2期,农户积极参与、有分有合,分类售卖、互相推介,形成住农家屋、吃农家菜、赏农村美景的乡村旅居模式,逐步把农村变景区、农产品变商品、农户变商户,进一步扩大了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和钓鱼爱好者到半坡寨垂钓、旅游、消费,让生态美景变成好“钱”景。黎明乡仙人村古路河小组将绿美乡村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将改善村容村貌与发展生产、助农增收结合起来,漫步小寨,一幅幅咖啡主题的墙画映入眼帘,让游客形象地了解了从咖啡种植到成品冲泡的过程。百年古树下,萨其姆、卡蒂姆、黄波旁、瑰夏四类极具代表的咖啡品种竞相生长,目光所及皆是满满生机,呈现出“村在绿中,绿在村中”的和美画卷。
擦亮品牌,让看点变卖点。加强宣传营销和交流合作,深度融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旅品牌建设。精心策划主题,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做好茶马古道、宁洱非遗等优秀文化资源以及普洱茶、咖啡、宁洱美食、宁洱精品线路、文创产品等优质旅游产品宣传推介。以游客体验和市场拓展为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升级服务管理和市场营销,提高乡村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运用“历史底蕴+乡村文化活动+民族内核+时代精神”的模式,成功举办宁洱普洱茶(贡茶)开采节暨宁洱温泉第七届哈尼红蛋节。积极打造“周末游、乡村游、自助游”目的地,发挥民族团结誓词碑辐射功能,推出民族文化、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红色文化、茶咖文化等旅游环线精品旅游线路。上报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路线,被纳入云南省10条旅游路线之一,宁洱县磨黑古镇、普洱民族团结园、那柯里茶马驿站3处景点被列入“开放包容·中老铁路交融之旅”线路。2024年1月—6月,宁洱县接待游客143.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63亿元。其中那柯里景区1月—6月累计接待游客49.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0.74亿元;磨黑古镇景区1月-6月累计接待游客3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0.63亿元。
文旅头条通讯员 王君云
那柯里茶马驿站 磨黑镇 供图
责编 康莞悦
校对 徐俊
审核 童文文
终审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