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洒向屋顶灰瓦与飞檐,穿行于光禄古镇回型街,白墙灰瓦,檐牙高啄,看着青石板铺就的古街旧巷,历史的回声萦绕耳畔,一道身披斗篷、手持竹杖的身影若隐若现……
缘起于汉习楼船的豪烈,汉武帝始置益州郡弄栋县;兴叹于元跨革裹的雄壮,元文宗设立姚安路军民总管府;传载于“朝碧海而暮苍梧”的记游,明代“旅游博主”徐霞客结缘龙华古刹……历史的脉络在光禄蜿蜒伸展,绵延不绝,留给后来者的,是无限的感慨与沉思。
作为古西南丝绸之路之要冲,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古代姚安地区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光禄古镇承载了太多的兴衰与传奇,“花灯之乡”“迤西文化名邦” “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这一个个称号与美誉,正是历史沉浮、文化兴盛的见证。
千年时光倏忽而逝,岁月的痕迹铭刻在光禄古镇的每一块墙砖、每一片屋瓦之上。如今,光禄古镇回型街古朴依旧,元代设置的姚安路军民总管府、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高雪君祠、流传着“三步两道台”故事的民居宅院,无不诉说着往昔的繁华。
遥想380多年前,徐霞客也曾涉足光禄。或许,他也曾漫步在这样的石板路上,身披斗篷,手持竹杖,用他沉静的目光捕捉着古镇的每一处烟火,眼中满是对光禄的好奇与惊叹。
“其后有深峡下悬,峡外即危峰高峙,庭中药栏花砌甚幽,墙外古梅一株,花甚盛。下临深箐,外映重峦。”公元1638年,徐霞客来到光禄,借宿于古刹龙华寺中,并将龙华寺依山就势、梅花盛开的美景记录在游记当中。
(千年古刹龙华寺 云南画报供图)
龙华寺的钟声悠扬,响彻光禄古镇西山麓。山脚下的田野稻浪轻摇,风中飘散着阵阵稻香。古镇的戏台上唱腔婉转,灵动的花灯戏令人沉醉。回型街的馆驿里茶香袅袅,谈笑风生,五湖四海的行商谈笑风生。这样的景象,徐霞客是否也曾亲眼见过呢?
(光禄古戏台 云南画报供图)
光禄古镇,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蕴含着徐霞客的精神追求。梦寻光禄,与徐霞客“对话”,是对历史的探索和对文化的传承。岁月流转,光禄古镇的魅力不减,徐霞客的精神永恒。时至今日,不少游客仍追随徐霞客的脚步,前来寻找那份古老与宁静,感悟那份执着与热爱。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朱正 文
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 图
责编 汤雁玲
校对 康莞悦
审核 李元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