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非遗丨积厚成器传技艺 保护传承守初心——江川龙华铜雕

千年铜韵,吉金不朽。古滇青铜文化传承和发展数千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云南李家山出土的文物“立鸟杯”“仪仗头饰”“四舞佣铜鼓”......工艺精美且独一无二,独具开放自由的古滇青铜器皿,在岁月长河中静静阐述深厚隽永的文明时光,千年铜韵,穿越历史长河在新时代仍然熠熠生辉。

江川龙华铜雕铜器制作技艺非遗工坊(市级),31载用心钻研,20万铜器匠心铸造。36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为技艺传承提供了操作和创作平台。其工坊负责人杨绍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铜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川区长15.6米,高8.9米,重32吨的标志性建筑“牛虎铜案”就是由其设计铸造。1993年创办铜器工艺品厂,用心钻研技艺,不断融合创新、挖掘、研究开发了李家山古滇国的镶嵌工艺、錾刻工艺、鎏金工艺、错金工艺等且在铜器工艺上有了成熟的运用。先后设计制造了大型铸造类、斑铜乌铜工艺类、青铜工艺类、合金工艺类、仿古工艺类、玻璃钢工艺类、电镀工艺类作品1600多个品种,截至目前,已设计、制造各类铜器工艺品20余万件。

仿古工艺做旧,姿态万象,赋予铜神秘质感,以云南李家山出土的文物为创作元素进行创作,制作仿古系列产品,厚重的历史感与岁月沉淀感跃然于眼前,仿佛与历史进行对话。

斑铜工艺,“斑”是其特殊识别码和标识,浑厚沉稳在阳光下如宝石般闪烁立体斑点,随光线呈现不同光彩,“斑花”因角度不同而千变万化,制作斑铜工艺复杂且严格,数十次锻打成整形,工艺博采众长,多种工艺结合,有“金属宝石”的美誉,堪称金属工艺之冠。

青铜工艺,立足得天独厚的云南李家山青铜文化和在地文化元素,随物成型,追求传统寓意的同时注重发挥美观、美学装饰作用,制作惟妙惟肖造型各异的青铜制品,雅俗共赏且富有代表性。

乌铜走银工艺,从古代“金银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融化的银水填入花纹中,乌铜与银相互映衬视觉上的冲击,花纹和线条栩栩如生,古色古香,典雅而别致。

金属着色工艺,将斑铜制作技艺与金属表面热着色技艺结合,玄妙而耀眼,让铜的世界多姿多彩。

以厂代训育英才,保护传承守初心。从1993年申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31年来,杨绍华始终立足“保护”和“传承”非遗初心和使命,充分发挥传承保护传习基地作用,以以厂代训的形式,不断培育人才,教授铜器制作技艺,目前工坊现有职工45人,其中残疾人3人,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1996至今,共计捐款17次,涉及金额25万元,以爱心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文旅头条通讯员 普梦媛 文/图/视频

责编 王楚云

校对 马寅瑞

审核 李元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