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红河州文物管理所与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合作的考古成果——《云南金平县龙脖河遗址2019年发掘简报》,在国家核心刊物《考古》杂志发表。日前,红河州文物管理所所长、研究馆员朱云生等9名中外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在英文刊物、国际权威期刊《世界史前研究》上发表了题为《从云南龙脖河发掘看西南青铜时代的“山地冶金传统”》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该成果基于龙脖河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提出了“山地冶金传统”的新概念,主要特征包括:山地选址、石质矿采工具与加工技术、地穴式炉及耐火技术、双合范和坩埚及其熔铸技术等,与内地的“中原冶金传统”相对应,为观察我国西南地区乃至东南亚的青铜文化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方法。
(英文期刊截图)
该成果发表后,引起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东南亚考古著名学者宾夕法尼亚大学乔伊斯·怀特(Joyce White)特地发来祝贺邮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奥利佛·普莱斯(Oliver Pryce)来信表达了希望联合中、法、越三国学者合作开展西南山地冶金考古的意愿。新华社等国内重要媒体对这一重大研究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
(朱云生陪同北京大学专家考察遗址)
龙脖河遗址位于金平县勐桥乡卡房村委会,分布于龙脖河和红河交汇地带的龙脖河铜矿区,年代为春秋时期(公元前800—400年),面积约为50000平方米。2009年朱云生等文物干部在文物调查中发现,2011年、2014年、2017年,红河州文物管理所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进行了联合勘探。该遗址紧邻金平蝴蝶谷景区,是滇东南目前发现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铜矿冶炼遗址,是研究我国西南及东南亚地区青铜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做好研究、宣传和保护工作,对红河州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遗址发掘图照片)
文旅头条通讯员 朱江 文
红河州文物管理所 图
责编 王楚云
校对 马寅瑞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