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翔区忙畔街道青华社区上寨傣族村,有一位年过半百却依然充满活力的女性,她就是临沧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象脚鼓舞)的代表性传承人俸花。
今年54岁的俸花,自幼便与象脚鼓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父亲是一位深谙傣族文化的老人,从小向她传授象脚鼓的技艺和傣族的习俗。然而,在传统的傣族文化中,象脚鼓主要由青壮年男子在重大节日时表演,女子通常只能观看或学习舞步。尽管受到习俗的限制,但俸花对象脚鼓的热爱却从未减退,她常常偷偷学习舞步,梦想着有一天也能亲自敲响那面神圣的象脚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傣族村寨中的青壮年男子在节日时往往无法回家,这导致佛寺里的象脚鼓长时间无人敲响,曾经欢快的节日氛围也变得沉寂。面对这一现状,俸花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勇敢地站出来,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她带头跳起象脚鼓舞,并发动身边的姐妹一起学习。在她的带领下,象脚鼓舞再次在傣家村寨中响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鼓声不响就没有节日的气氛,我就想我一定能把象脚鼓打好,把舞跳好。当时老人家还不让打鼓,但我还是犟着去模仿他们的动作。”说起曾经的往事俸花也忍不住笑起来。为了更好地传承象脚鼓文化,俸花在1996年组织起了象脚鼓舞队,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如今的几十人。她还积极参加村里的佛教协会小组,多方协调,努力恢复傣族的各种节庆习俗。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傣族文化,象脚鼓文化也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现在象脚鼓舞队有40多人,什么民族都可以来学,老人、小孩,其他寨子的都可以来和我们学,我们都是免费教,希望傣族的文化永远的传承下去。” 临翔区象脚鼓舞市级传承人俸花说道。
对于俸花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的瑰宝,更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始终将传承象脚鼓文化视为己任。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这一传统艺术,让象脚鼓文化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熠熠生辉。
来源 微播临翔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