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旅游市场中旅行社与游客之间的纠纷和投诉时有发生,不仅破坏了游客的旅行体验,也严重影响了旅游行业的整体形象。近期,有网友在网络上分享自己参与 “499 元昆丽 6 天 5 晚” 旅行团的糟糕经历,并在视频中吐槽在云南“被坑”的遭遇。所谓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类看似价格亲民的“低价团”,实则是精心伪装的陷阱,一旦踏入,游客便一步步被推向消费“深渊”。
云南,作为老牌旅游胜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是众多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为给游客营造更加放心、安心、舒心的出行环境,云南省持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整治不合理“低价游”等突出问题,实现旅游高质量转型升级,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叫响世界。
尽管相关部门三令五申,严管重罚,打击不合理“低价游”行为,治理这一旅游市场“顽疾”。然而,不合理“低价游”也在变换套路,精心包装,让人防不胜防。在当下文旅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文旅头条认为,引导游客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选择正规旅游产品,已然成为重塑旅游生态的核心命题。
不合理“低价游”套路重重,在所谓的“低价游”产品里,上游组团社常常打出“899元玩遍云南昆大丽”这类极具诱惑性的噱头吸引游客。可实际上,他们通过降低住宿餐饮标准、设置虚假免费景点来掩盖购物陷阱。长此以往,云南作为产业链下游环节,不断被贴上负面标签,这种矛盾不仅极大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更破坏了游客对云南的整体印象。
云南之美,不应被低价陷阱所遮蔽。只有摆脱 “头痛医头” 的路径依赖,从上游截断问题根源、中游疏通利益输送的栓塞、下游重建游客信任。通过多方的协同努力,才能斩断低价游“黑手”。其中,消费者需秉持理性消费观念,不被低价噱头迷惑,从需求端减少不合理低价游的生存土壤;旅行社与导游要建立合理的运营体系,以优质服务、特色产品赢得市场,而非依赖不正当手段获利;文旅系统则要发挥正向引导作用,积极宣传云南旅游的魅力与价值,加大对不合理旅游产品从业人员的惩处力度,彰显整治决心。
近年来,为给游客营造优质的旅游环境,云南省各级部门协同发力,多措并举,打出一套整治市场乱象的“组合拳”。一方面,文旅部门积极作为,推出“30天无理由退货”政策,发布“旅游产品参考”成本,曝光违规企业名单,发布文旅红黑榜等措施,有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同时,联合公安系统,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黑车”“黑店”以及“低价游”“购物团”等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有效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行业协会积极宣传,发布“拒绝低价游”倡议,要求导游严格遵守“八不准”规定,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行为,通过行业自律与政策监管的双重发力,旅游市场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在一系列政策的保驾护航下,“纯玩小团”“定制深度游”等高品质旅游产品应运而生,充分彰显了品质服务的市场生命力,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个性化的选择,也为云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30 天无理由退货”从政策承诺切实转化为游客的消费信心,当“拒绝低价游”从行业倡议逐步升华为公众的普遍共识,云南旅游才能真正成为游客“诗和远方”的奔赴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舒琪 文
责编 汤雁玲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李元
终审 李文女